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杨苗苗 王娜 通讯员 王莹)近日,在位于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河北京锐景泰蓝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景泰蓝的掐丝制作工序,灵巧的双手、精美的图案、流畅的线条,最小的图案不过毫厘之间,但制作起来却相当耗费功夫。
据了解,河北京锐景泰蓝有限公司是“河北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前身是“大厂残联福利釉料厂”,属于集体福利企业,工人大多为残疾人。那时,作为景泰蓝非遗传承人、河北京锐景泰蓝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的徐国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能始终停留在为客户代加工上,要创办品牌,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
“我创立品牌的目的之一就是吸纳更多村民就业。河北京锐景泰蓝有限公司成立后,将原来工厂的工人都吸纳进来了。” 徐国伟介绍,工人大部分来自周边村镇。
作为中国景泰蓝之乡的大厂,现如今景泰蓝制作技艺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956年,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府成立了八百户珐琅厂,1987年起,大厂县委、县政府和祁各庄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景泰蓝工艺的扶持力度,将其列入本地区特色产业,相继投入近百万元,为景泰蓝制作技艺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目前,全县景泰蓝和花丝镶嵌企业20余家,“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釉料烧造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老天利景泰蓝制作技艺”已列入河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每一件景泰蓝作品既像一本史书,又像一部现代史,记录着古代艺术的成就,记录着当今艺术的精进,记录着国家走向富强的足迹。
随着景泰蓝技艺的发展和产业崛起,大厂景泰蓝手工艺人的生活也在深刻改变。
京东工艺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每一道工序都是技术工人纯手工操作,他们埋头于手中的活计,十分投入。其中,一位最忙碌的人,他游走在各道工序之中进行技术指导,这就是厂长黄景海。
今年60岁的黄景海已经在京东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30年了,景泰蓝工艺对于他来说,已经从一份糊口的工作发展成致富的“敲门砖”。“刚开始我做了两三年的磨活,后来学了烧活、抛光,基本上每道制作工序我都干过,是景泰蓝改变了我的生活!” 黄景海没有想到,不善言辞的自己,依靠手艺当上了厂长,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大厂已成为国内省级以上景泰蓝技艺大师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区域,拥有景泰蓝制作规模企业20余家,产量占中国景泰蓝工艺品市场的50%,带动了县域手工业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在大厂,景泰蓝已经从“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依托这一特色产业,实现了传承、致富两不误。
编辑:冯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