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一:提前查询成绩骗局
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仅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骗局二:“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骗局
随着大数据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不少骗子便打着大数据的名号,宣称可以“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在这类新型骗局中,诈骗分子要求考生一次购买1万元、2万元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以便“精准”指导。
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等营销手段纯属造谣。
骗局三:提前发放助学金”骗局
诈骗分子谎称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可以提前为有经济困难的考生或是成绩优异的考生发放助学金。并且宣传时间非常紧迫,让你马上去银行给学校转“确认金”。
提醒: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和密码。一旦遭遇诈骗,及时拨打110求助。
骗局四:内部指标”托关系骗局
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家长侥幸心理,以有高校的“机动名额”“内部指标”“特殊关系”“计划外录取”为幌子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声称只要花钱打点关系,就能让你的孩子进入理想大学。结果家长钱花出去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提醒:高考招录程序都是合法、公开、透明的,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谈到花钱解决不要相信。遇到录取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及时和考生学校老师或警方取得联系。
骗局五:“狸猫换太子”骗局
“名牌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结果是成人教育学历。骗子在QQ、微信等交流群里发布虚假大学信息,建立空壳网站,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夸大学校教学资质,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营造出学校真实存在的假象。
提醒: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入学门槛也不尽相同。例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六:“专业选择费”骗局
骗子声称与多所高校有所谓“内部联系”,学生被录取,只需交“专业选择费”,不论分数高低都能被录到分数线高的王牌专业。
提醒:目前高校专业录取采用分数段录取的方式,在遵照考生专业志愿前提下,热门专业按分数由高到低录取。不允许任何高校收取正常费用以外的任何费用。
(据新华)
编辑:朱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