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党建引领激发新动能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廊坊传媒网 2022-07-05 09:51:11

大城县广安镇西马村河畔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在采摘蟠桃。 通讯员 张艺典 摄

本报记者 贾明蕾 张泰源 李博楠 通讯员 张艺典 邓建民 宋英华 刘伟 马皓琪 马皓琪 李想 文/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国家稳,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完善村街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政策贷款倾斜……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正在廊坊大地徐徐展开。

大城县小九宫村: 完善村街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

7月1日,在大城县留各庄镇小九宫村,道路硬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村党支部书记韩铁府说:“我们村的街道之前是红砖硬化,年久失修。在上级的支持下,今年新修水泥路面,共1374米,计划在路边再种上绿化树,美化墙面。”

近年来,小九宫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村街发展新格局,把惠民利民举措做细做实,推动村街发展再上新台阶。启动“领航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养技术以及帮贫解困上,组织种植大户、能人农户建设特色农业种植区,发展优种花生200亩、“铁棍”山药300亩。修建了11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安装太阳能LED灯。每当夜幕降临,跳广场舞、打篮球、健身的以及孩子们玩耍都有各自“地盘”,并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

永清县罗家营村:

发展特色种植 带动村民致富

近日,在永清县龙虎庄乡罗家营村玉木耳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排排菌架上悬挂着一朵朵形如耳状或盘状的玉木耳,其色泽温润、晶莹剔透,十分惹人喜爱。

罗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贺新介绍:“一个菌包能出干木耳1.5两左右,市场上最高能卖到每斤120元,一个棚的产值是17万元左右,纯效益7万元左右。”

罗家营村党支部多年来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村内党员带头,于2021年投资40万元建造了2个不锈钢冷棚,发展种植玉木耳,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玉木耳试种成功,增强了村街发展特色种植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

三河市大曹庄村:

秸秆再利用 “废品”变成宝

连日来,在三河市杨庄镇大曹庄村,工人们驾驶小麦收割打捆机,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模式,将麦粒与秸秆分离。秸秆打捆离田后,经过厌氧发酵生产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三河市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培树3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拓展秸秆还田、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四种模式,减少田间地头的秸秆残留。2022年三河市小麦种植面积共计10.99万亩,估计产生秸秆2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预计收储5000吨,其余秸秆全部还田。

大城县西马村:

蟠桃走俏京津冀市场

近日,走进大城县广安镇西马村河畔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百亩蟠桃果园,绿叶掩映着红彤彤的蟠桃,吸引着游客前来赏玩品尝。果农们忙着将成熟的蟠桃分拣入箱,一派丰收景象。

该合作社负责人付正强说:“蟠桃颇受京津冀市场欢迎,现在亩产量2000多公斤,每亩收益8000至10000元,年产量约20万公斤,年收入达100余万元。我们计划再承租土地种植新品种,拓宽经营范围,促进土地增效、农业增收。”

三河市:

金融信贷保障 助力夏收夏种

“三河农商银行的这笔贷款这么快就到账了,真是帮了大忙。”三河市新集镇的孙女士从事粮食收购工作已有十余年,近期受疫情影响资金流转出现了暂时困难,她向三河农商银行申请贷款。了解到客户需求后,该行迅速受理了该笔业务,当天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填写信贷资料,仅用两天就为其提供了284万元的贷款支持。

针对三夏生产“短、频、急”的特点,三河农商银行切实做好工作谋划,开辟“绿色通道”,助力夏收“颗粒归仓”、夏播“应种尽种”。该行今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95.16亿元。

5月初,该行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夏收专题会议,提前部署。对小麦成熟时间、大致产量、市场价格等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做好授信额度测算工作,保障信贷及时雨播撒在夏粮收购的关键节点。主动对接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协调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夏收夏种、粮食收购、种植等资金需求情况。

不断围绕“四个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确保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企业以及12个特色产业集群经营主体名单企业中,符合条件的融资需求获贷率达100%。

大城县王轴北村:

倾听百姓心声 成功化解矛盾

大城县王轴北村新任“两委”干部解决了村民与邻村三轴北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遗留问题。

据了解,王轴北村和三轴北村之间的公共区域是2米长、3米宽的区域,具备农田灌溉用地、运输通道的双重功能。相较于三轴北村,王轴北村经济较为发达,重车经常通往,下雨天形成了多个小水洼,出行不便,村民矛盾越积越深。

三轴北村村民在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连夜挖开公共区域的渠道,形成了1米深的“阻断”沟渠。王轴北村新“两委”班子上任第一天,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组织村街干部和群众代表多次谈话、协调后,双方终于同意填平沟渠,两村关系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此外,村委干部聆听百姓心声,修理路灯50盏,彻底清理了多处顽固垃圾。

编辑:朱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