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连辉 通讯员 孟祥宽
8月17日清晨,张凤梧清扫游园垃圾。记者 董连辉 摄
8月17日清晨,市区华夏奥韵小区北门附近游园内整洁有序, 一位老人正在教大家武术健身动作,劈腿、压腿、打拳、舞棍……老人精神抖擞、动作麻利,几位中青年学得认真、有模有样。
家住华夏奥韵小区的马女士介绍说:“这位老人太热心了,他不仅教大家习武健身,还打扫这里的卫生。”
老人叫张凤梧,是一家企业退休职工、武术健身爱好者。每天清晨,他义务清扫华夏奥韵北门游园垃圾、教大家健身习武,已经坚持多年了。
义务清扫 风雨无阻
张凤梧是河北沧州沧县人,今年67岁,曾是沧州市达立普钢管厂一名钳工。儿子在北京工作,成家后居住在廊坊市区。2017年夏,张凤梧和老伴一起来儿子家照看孙子。
张凤梧自小习武,练过杂技,养成了清晨健身习惯。来到廊坊后,他将健身地点选择在华夏奥韵小区北门游园,这里环境清新,安装有多种体育设施。一段时间后,张凤梧发现,这里卫生状况较差,遂买来笤帚和铁锹等工具,义务承担起清扫游园的工作。扫完后,他将垃圾倒进附近垃圾箱,垃圾箱装不下,就请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将垃圾运走。打扫整个游园,每天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看着老人身穿洁白练功服,有晨练市民不理解,问他图什么。张凤梧笑着说:“这里堆着垃圾,不仅影响晨练居民心情,也破坏城市整洁环境,影响城市文明形象。我喜欢干净,身体健康,能干就自己干!”
在张凤梧带动下,常有热心市民跟他一起清扫。老伴和儿子、儿媳知道后,也默默支持老人的公益行为。六年多,他常常冬天顶着雪花、夏天冒着小雨独自到游园清扫卫生,乐此不疲。
教人习武 促进健康
外祖父出身武术世家,舅舅曾是沧州市星火杂技团团长,张凤梧从小喜欢武术,跟舅舅习武、练杂技。
少年张凤梧曾在吴桥杂技团表演,18岁与朋友考入黑龙江哈尔滨杂技团,随团演出。6年后,张凤梧承包杂技团,率亲朋成立小团,到全国各地演出10多年。多年摔打,张凤梧磨练出深厚的杂技软功与武术功夫,飞秋千、高空体操、少林拳,他样样精通。
来到廊坊后,张凤梧每天清晨打扫完游园卫生,就在这里训练。渐渐地,一些晨练市民前来围观,张凤梧开始义务教大家一起练,大家尊称他为“张老师”,其中七八个中青年像徒弟一样,常年跟他学习武术、杂技基本功。每天张凤梧要教大家练习一个小时。起初,一对卖茶叶的年轻夫妇对武术没有兴趣,觉得武术招式不好学。张凤梧耐心开导他们说:“我这么大岁数都能练,你们更能学好!”在张凤梧鼓励下,这对夫妇成了武术迷,每天准时跟随张凤梧练功。也有体育老师和转业军人跟张凤梧习武健身。
张凤梧认为,习武对自己身体特别好,劲头足、心情爽,高血压也降下来了。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张凤梧不仅教大家习武,还结合自己掌握的健身知识,经常帮助别人。2019年5月的一天,张凤梧在华夏奥韵小区外碰到一位七旬脑梗患者在做康复动作,他看老人行动不便,主动上前帮老人按摩。有居民嫌老人太脏,又患病,劝张凤梧不要管,避免惹麻烦。张凤梧笑而不语,继续帮助老人。老人感动不已,含着热泪说:“谢谢您,老师傅!”
2019年夏天,张凤梧送孙子上学回来途中,在路上遇到一位老汉蹬三轮车带着骨折老伴遛弯。张凤梧见两位老人行动不便,主动上前指导老汉给老伴做按摩缓解病痛。
张凤梧热心助人是一贯的。1981年冬季一天清晨,哈尔滨火车站售票厅内,张凤梧无意中发现排队买票队伍中一个小偷正在偷前边妇女的钱包,张凤梧立即冲上前将小偷双手紧紧抓住并喝道:“住手!”小偷气急败坏,说道:“少管闲事!”谁知,后边一男子是小偷同伙,他手持匕首冲上来就刺,张凤梧一惊,急忙躲闪,没捅着身体,但匕首将张凤梧厚厚皮夹克挑开一个大口子。说时迟、那时快,张凤梧飞起一脚将小偷的匕首踢掉。这时,有人报警,车站派出所警察赶来,张凤梧将刚制服的两个小偷交给警察。惊魂未定的妇女感激不尽,掏钱表示感谢,张凤梧婉言谢绝。
谈起助人动力,张凤梧说:“做好事对自己好,快乐心情。”他相信好人有好报。张凤梧介绍,自己曾经历两次事故大难不死。几番历险,他更加珍惜生命,懂得热心助人的意义。
张凤梧说,期待廊坊早日摘下“国家卫生城市”桂冠。
编辑: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