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张泰源)3月27日,一场汇聚京津冀三地文创智慧与文旅活力的盛会——首届“通武廊”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我市落下帷幕。
此次大赛由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廊坊三地文旅部门指导,廊坊市文化旅游协会、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协会及天津武清文化旅游协会等联合主办,旨在以创意设计为驱动,促进京津冀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三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创意赋能
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创新
大赛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的广泛关注,共收到300余件(套、组)参赛作品。这些作品涵盖文物、非遗、乡村民俗、生活创意等六大领域,在展现三地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尤其是对京津冀非遗技艺的创新表达令人瞩目。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决出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共22项。
通州区将古老的京绣技艺与现代饰品设计相结合,使得原本深藏于宫廷的刺绣艺术以时尚饰品的形式走进大众日常生活;武清则巧妙地将杨柳青年画进行改版,融入卡通元素,让传统年画在文创产品中焕发出新活力;廊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秆,经过分层叠雕工艺与光影互动设计,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价值。这些作品通过材料革新与功能拓展,保留了传统技艺精髓,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多维评审
推动创意成果对接市场
大赛终评环节,主办方特邀京津冀三地文旅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文化深度、市场潜力、工艺创新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定。评审组组长王路敏对本届参赛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届作品突破了传统旅游商品的同质化局限,多数作品均兼具文化传播功能与实用价值。”
经过激烈角逐,景泰蓝吉运连连转心杯、《运河系列》麦秸秆画、通州大运河主题冰箱贴等作品斩获金奖。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其模块化设计还可适配不同场景需求,展现出商业开发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同步搭建了文创产品与市场对接的平台,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个平台,“通州礼物”“武清礼物”“廊坊礼物”等区域品牌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推动10余件获奖作品进入量产阶段。
区域协同
打造文旅产业新集群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首届“通武廊”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三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创意融合探索出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通武廊”三地将以本次大赛为起点,持续深化非遗活化、IP开发、数字赋能等领域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创意产业集群。天津武清文旅协会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通过创意设计的桥梁,让‘通州记忆’‘武清故事’‘廊坊风情’成为展示京津冀文化魅力的闪亮名片。”
随着更多创意成果的落地转化,“通武廊”区域有望成为中国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本,为推动文化自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编辑:张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