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你的中式审美“血脉”觉醒了吗?

来源:廊坊传媒网 2025-05-26 14:32:33

记者 李博楠 崔帅 文/图

从摩登典雅的“新中式”服装,到有颜有料的“新中式”美食,再到独具匠心的“新中式”文创,体验感十足的“新中式”旅游……近年来,“新中式”消费热度持续攀升。这些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中式”产品,不仅让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表达,更成为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穿搭“天花板” “新中式”服装走俏

5月21日,市民新竹和男朋友订购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晚上的“有还无剧场”套票。“我特意搭配了一身‘新中式’衣服,打算拍出美美‘大片’。”新竹笑着对记者说,“以前觉得国际大牌才有面子,现在穿有中国元素的衣服,更有辨识度。”

“最近我比较喜欢穿改良版的中式旗袍,也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相约穿‘新中式’服装去拍写真或者喝茶。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能明显感觉大家对‘新中式’感兴趣。老手艺的针线活儿加上当今的科技,每一件新中式服装不光是穿身上的,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廊坊师范学院在读大学生张娇娇表示,以前总觉得旗袍不适合年轻人,但改良后的“新中式”旗袍对身形包容性非常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形来选择相应的款式和设计细节。比如说手臂有肉的女生可以选择这种宽版的袖型遮掩住上半身,或者是个子比较小的女生可以选择短款加宽松的下摆。”

近年来,“新中式”穿搭持续走红。打开社交软件,明星出席活动穿“新中式”,时尚博主推荐“新中式”,普通用户们也为了“种草”纷纷发出选购求助帖。

走进位于广阳区步行街五大街的甘棠国风服饰店,手工盘扣开衫、机织宋锦马甲、手绘青碧蜡染衣裳……店内摆满了各式各样传统手工制作的新中式服装,不少消费者正在参观选购。

店主闫女士是一名国风文化爱好者,2023年到廊坊开店。“其实很早就接触到了‘新中式’。我以前是一名美术老师,教学生画画时就喜欢选择穿汉服的人物。后来对汉服有了研究,自己也会穿一些简单款的汉服,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对国风服饰很痴迷,最终选择开店。”闫女士介绍,店内款式大都是目前时尚年轻一些的“新中式”款式,有非遗名家的蜀锦、宋锦、云锦、漳缎、香云纱等工艺服饰。

如今,国风穿搭的年龄层并不局限于传统中年女性,年轻人也可以很好地驾驭。闫女士表示,“顾客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都有。最好卖的色系是偏淡一些、款式简单的,日常上班通勤更好搭。”按照面料工艺划分,店里的衣服价位从百元到千元不等。

“这些年传统文化复兴,国家也倡导文化自信、保护非遗,一些大品牌也会借鉴中国元素,包括明星的‘新中式’穿搭对年轻人的影响。同时,节日与婚庆的一些场景需求,也让端庄大气的‘新中式’穿搭火速出圈。”闫女士说,相比普通穿搭,国风更有独特个性。国风穿搭并非完全复古,而是现代裁剪设计,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符合日常穿搭需求。“新中式”服饰适合多种场合,比普通服饰更有仪式感。

每逢佳节,霸州市胜芳镇的传统服饰便迎来销售旺季。胜芳传统服饰手艺人徐维维、胜芳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明明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能工巧匠,选料、图案挑选、制作到试衣,每一步都亲力亲为。“下周一个朋友结婚,我和闺蜜每人定制了一件橙色款马甲,颜色漂亮,诚意满满。”市民刘洋正在试穿定制好的新衣。她说,民俗风情与时尚潮流相结合,既能勾起怀旧情怀,又能满足都市人的时尚追求。

“国潮风”刮进美食圈 “新中式”美食成伴手礼

随着“新国潮”消费不断升温,从外形到口感,从食材到工艺,美食商家纷纷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将文化底蕴和资源转化为多种商品形态,使得品牌时尚化、年轻化。糕点、奶茶、药食同源养生等“新国潮”让美食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方向,不再局限于传统,更加注重颜值与口味创新,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我感到很惊艳,这些糕点无论是做工还是图案都非常漂亮,买回去送人特别拿得出手!”“我之前买过这款绿豆糕,味道很不错,这次想再买一点,一部分家人享用,一部分送给朋友。”近日,广阳区银河北路人民公园附近新开的“狄家糕点”店内,几名顾客正在挑选伴手礼,其中不乏年轻人。

“狄家糕点”始创于1886年,名曰“庆元成号”,以选料精细、做工考究、块形周正、印迹清晰、香甜酥脆闻名。2019年,“狄家糕点”入选“燕赵老字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狄家糕点”近年研发了巧克力流心、奶黄流心等新式月饼,颇受欢迎。

姜黄肉桂奶茶、百合红枣八宝饭……近年来,药食同源的养生新理念备受年轻人青睐,喝中药奶茶、吃各类药膳日益流行,“国潮养生”逐渐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带火了药食同源“养生热”。

记者走访发现,药食同源市场的热销产品主要有黑芝麻、蜂蜜、沙棘、参类、藏红花、阿胶、枸杞等。这些原料无论是以中药材饮片形式,还是加工成养生丸、养生膏、养生茶等,市场认知度都较高。同时,一些小众药食同源成分,虽然销售额占比相对较低,却呈现强势增长趋势,如茯苓、葛根、桑葚、黄芪、当归等。“办公室的同事们讲究养生,最近天热,看专家说喝黄芪水可以提高免疫力,我们打算买来试试。”市区某互联网公司职员刘涛说。

“文创热”“非遗热” 点燃年轻人消费热情

“新中式”演绎着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式之美,厚植民族自豪感。天宫藻井冰箱贴、铜奔马钥匙扣、敦煌壁画手机壳、文物修复盲盒、紫竹腰扇……“00后”市民晓然向记者展示着她的淘宝“购物车”,一件件文创产品赫然在列。

“端午节快到了,我挑的是绕腕避瘟香囊,配色绝美,寓意又好,给家人朋友同事都很合时宜。”晓然告诉记者,佩香囊是传统习俗,用五彩丝线在绸布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香囊内可放艾草、朱砂、雄黄、香药等,以作节令庆祝、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清香雅致。相比普通的年节礼品,这样的文创、非遗产品更有仪式感,也能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祝福。

文化引领消费新潮流。5月20日以来,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区多家潮品店,考古盲盒、国风手持风扇、非遗系列香囊、古风场景盲盒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不得不说,这些让孩子‘一见钟情’的国风盲盒,做得确实精美,尺寸虽小巧,但鱼灯栅栏、亭台楼阁都还原得惟妙惟肖,还得说是咱中式审美,高级!”在广阳万达广场一家潮品店内选购的市民赵女士感慨,这些国潮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变身新晋“顶流”,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全民审美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

“新中式”旅游 成假日出游风向标

“跟着龙舟去旅行”“穿着汉服去簪花”“夜游古城穿越古今”……近年来,注重挖掘弘扬传统文化及游客深度参与和个性体验的“新中式”游成为假日消费出游风向标。

“想体验赛龙舟,有没有相关路线推荐?”“孩子爱逛博物馆,有热门团吗?”“有老有小,深度游有啥推荐?”……端午节临近,记者咨询市区部分旅行社了解到,相较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沉浸式”文化之旅更受市民青睐,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乐意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参与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品尝地道美食等方式,深入探寻地域历史文化,丰富旅行体验。

得益于这种沉浸式体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让“家门口”的“新中式”旅游地更好、更多地“被看见”。今年“五一”假期,“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火爆“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体验感特别好,尤其当你穿着传统服饰,穿行于美轮美奂的中式门楼,游走在似幻似真的戏剧场景,不知身在何处时,真的很过瘾。”提及“新中式”旅游,带着外地朋友游廊坊的贾女士特别推荐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霸州胜芳古镇、广阳区南汉村“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景泰蓝小镇、永清县别古庄核雕小镇、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如今,廊坊“新中式”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更多游客,漫游古建、体验非遗、品尝传统糕点,旅游体验感更丰富,文化味儿更浓了。

编辑: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