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小果核撬动大产业 老手艺激活新动能

来源:廊坊传媒网 2025-05-27 10:18:14

记者 张泰源 文/图

一颗颗毫不起眼的桃核、橄榄核,经匠人妙手雕琢后,化身成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作为“北派核雕”代表,永清县深耕千年核雕技艺,将传统手艺转化为富民产业。如今,这里不仅诞生了全国闻名的“核雕大集”,更以2000余家核雕企业、60亿元年产值的规模,占据全国核雕市场80%份额,让指尖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图为精品核雕手串作品。

“核雕大集”:每周上演的艺术狂欢

清晨6点,永清县别古庄镇核雕批发交易中心已灯火通明。商户的吆喝声、顾客的询价声交织成独特的“开市曲”。12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内,全县近400家核雕企业摊位整齐排列,玻璃展柜里,《清明上河图》《八仙过海》等核雕作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最小的核雕仅黄豆大小,却能清晰展现人物神态与场景细节。

“来瞧瞧!这是新到的‘百子祝寿’橄榄核雕,每个孩童表情都不一样!”商户张学鹏手持放大镜,向围拢的客商展示作品。他身后的展架上,摆满了用核桃、桃核、橄榄核雕刻的手串、摆件,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周五是最忙的时候,一上午流水能破万元”,张学鹏笑道,“这是核雕集散地,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从这里拿货。”

北京客商王德善拖着装满核雕的行李箱,正与商户讨价还价。“我每周五雷打不动来赶集,这里雕工细腻、价格公道,关键是能第一时间拿到最新款。”

永清核雕大集负责人李春明介绍:“每周五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是核雕大集的交易时间。短短半天,成交量就能达到1000万元左右。目前,当地入驻的商户有400多家,每逢大集,全国各地的客商、网络主播都会汇聚于此,热闹非凡。”

后刘武营村:核雕产业的“孵化摇篮”

沿着乡间小路前行,后刘武营村的“核雕特色村”牌匾格外醒目。村口的文化墙上,绘制着核雕艺人雕刻的场景。“全村1700多人,80%都从事核雕相关工作。”后刘武营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华掰着手指介绍,“从选料、雕刻到销售,这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走进二阳橄榄雕刻工作室,20余名工人正伏案创作。工作室负责人戴琪手持刻刀,在橄榄核上勾勒线条:“这是定制的‘金陵十二钗’,每位人物神态、服饰都要反复打磨。”从事核雕10余年,她从学徒成长为工作室负责人,还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雕刻工人李大姐笑着说。

为推动产业升级,村里成立核雕协会,定期组织技艺培训和新品发布会。“我们不仅做橄榄核雕,还拓展到木雕、角雕、石雕领域。”杨振华展示着手机里的直播画面,“大部分订单来自线上。”目前,后刘武营村核雕产品远销日韩、欧美市场。

图为张桐核雕作品《永葆清廉》。

千年技艺:在传承中创新突围

“南有苏工,北有廊工。”永清核雕作为北派核雕代表,传承着京作雕刻的大气磅礴,又融入燕赵文化的豪迈风骨。

在永清核雕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始终是其保持活力的关键。永清核雕艺人张桐精心设计并雕琢的廉政题材核雕新作《永葆清廉》便是创新的生动体现。2021年,张桐萌生了创作的灵感。经过近一年的设计修改,这件融合多种永清核雕特色技法的作品终于问世。它以橄榄核为材,将莲花、螭虎、印章、蜻蜓等元素巧妙组合,运用浅浮雕、高浮雕、立体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辅以镶嵌、拼接、篆刻,赋予作品深刻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

另一位永清核雕艺人苏士伟的佳作《和谐》同样令人拍案叫绝。记者看到,其作品取“荷”“蟹”谐音,以两只螃蟹在稻田、荷塘嬉戏为主题,寓意美好。蟹鳌运用镂空拼接雕技法,能起落转动,前端夹子开合自如,眼睛也能自由转动,生动逼真。背景中的荷花、荷叶、莲蓬、稻穗等栩栩如生,莲子还能转动,趣味十足。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永清核雕独特技法,更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对金榜题名的美好期许。

“永清核雕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积极创新。通过不断探索新题材、新技法,融入时代元素,使永清核雕在坚守传统韵味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这门千年技艺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李春明说。

从一颗果核到核雕产业,永清核雕的蜕变,正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这门凝聚着匠人智慧的指尖艺术,正以创新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编辑:李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