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快乐开学让新学期活力满满

来源:廊坊传媒网 2025-08-29 14:56:04

开学在即,各地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家长和孩子纷纷购买学习用品,迎接新学期。 新华社发(赵军 摄)

记者 闫玮

愉快而充实的暑假即将结束,大、中小学生即将重返校园。2025秋季学期开启后,如何调整状态,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廊坊市心理学会常任理事、安次区未成年人校外辅导站负责人宁凌昀从多方面分析,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性建议。

适应开学后节奏突变

“马上要开学了,孩子反而生病了,这几天总是呕吐、发热。”8月20日,在一家社区诊所,市民白女士正带着女儿看病。“其实,大夫看后也没说有啥大毛病,让回家养养,多带孩子去大自然玩会。”

走访中,记者发现,即将开学,有的孩子出现了焦虑及身体不适的状况。宁凌昀分析,开学前有的孩子难以调整假期里松散的模式,一想到开学就莫名紧张,可能表现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心悸、发热、呼吸急促)及腹部疼痛、排便异常、饮食改变、突发失聪、失明等;在心理上常见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厌学、拒学等状况。

“一想到即将开始紧张的学习,我就心情不好,有点烦躁。”即将投入新学期的高一女生钱雪,向记者倒出了苦衷,“假期里,提前上预科,已经比较紧张了,马上要开学了,想想心里就没底。”

新学期学习任务增加,与假期的轻松构成反差,有些孩子难免产生心理压力。假期许多孩子作息不规律,需要重新规律作息并适应学校生活。新学期还要面对新环境,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调整人际关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宁凌昀分析说,“即将开学,家长对孩子期待值过高,很容易让学生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家长凡事为孩子包办,当孩子需要独立面对学业时,会出现焦虑、不安。”

一般来说,“开学综合征”常出现在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不良、学业不良、对新环境敏感和过于追求完美的孩子中,若是孩子有这些特质,家长要尤其关注。若是孩子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家长应尽量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给予支持,帮助孩子积极调整,尽量避免紧张不安和过于关注。

科学调整 设置开学“缓冲期”

“假期晚睡晚起成了常态,这要开学了,我把闹钟设置成了开学模式,早晨7点起床,晚上9点半上床,让孩子也提前适应下。”顾惠霞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个假期,孩子一般是自己在家,因此,形成了不好的作息习惯,为了尽快进入开学状态,她给孩子安排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快开学了,有的科目作业还没有完成,把时间安排起来赶赶作业。”

宁凌昀说:“其实我们可以在假期养成规律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内容以轻松、趣味、个性化为主。让孩子主动学习和完成平时在校期间没有时间完成的爱好,让好的习惯成为终身习惯,那样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进入准开学模式,该如何调整?宁凌昀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规划学习计划,根据课程表和作业安排,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用于预习、复习、写作业等。调整作息时间,提前1~2周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可以将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提前30~60分钟,逐步适应上学的作息。比如原来晚上11点睡,早上9点起,可逐渐调整为晚上10点睡,早上8点起,让身体和大脑适应开学节奏。

“开学前,可以让孩子通过交流、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主动与同学联系,分享假期见闻和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融入学习氛围。同时,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可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

对于开学前状态回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允许他们存在缓冲期。对此,宁凌昀提到了“三个切忌”:切忌强制。家长不可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可能使孩子产生抵触、逆反情绪。切忌“急刹车”。假期中,孩子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承受过多压力,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切忌严厉责骂。孩子在心理调节和情绪控制上需要不断强化,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若家长一味严厉责骂,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

家长自我成长 助力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所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会像春风一样,轻轻吹拂着孩子的心。因此,父母的自我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一。

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不仅是提供物质支持和教育的引导者,更是他们情感世界中的重要伙伴。家长要做孩子生活中的好朋友,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深入孩子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假期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新学期的想法和担忧。家长要做倾听者,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给予关心和支持。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过好自己的生活,克服困难,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宁凌昀说,“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执行。同时,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要注意监督的方式方法,不要过于严苛,以免给孩子造成过大压力。除了沟通,日常家庭教育中还要给与孩子肯定。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或有良好表现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比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等,都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

即将开学,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融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如何培养孩子高效的学习习惯?宁凌昀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时间管理训练: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时间表,将学习、休息、娱乐等时间明确划分。可以使用定时器等工具,帮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孩子预习、复习、做笔记等良好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晚上花15~20分钟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课后及时复习当天知识,整理笔记。

专注力训练:通过拼图、搭积木、阅读等小游戏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每次活动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情况而定,逐渐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思维能力训练:做一些思维训练题、玩逻辑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抗干扰能力训练:可以模拟一些有干扰的环境。如在有背景音乐或有人说话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学习或阅读,逐渐提高抗干扰能力,使孩子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孩子排解压力,与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项目、户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传递生活的智慧,营造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编辑:张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