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京东智能产业园廊坊固安二期项目工业智能分拨中心,分拣工作正自动化高速进行。记者 董旭旭 摄
记者 杨苗苗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流通组织能力和效率,降低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成本。
智驱物流捷,万里一朝还。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目标,将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作为全市“一号工程”,以科技赋能为主线,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方向加速迈进。
目前,我市快递企业共31家,“三通一达”等8家国内快递龙头企业在域内设立北方总部或区域总部,国内物流50强企业相关业务在廊坊实现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10.5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57.50亿元。
智能装备“上岗” 物流跑出“加速度”
走进申通快递华北转运中心,一辆辆新能源智能重卡整齐排列,车上的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定位系统格外醒目。“这些‘大家伙’能实现95%高速路段辅助驾驶,单台车辆年节省柴油3.2万升,降低碳排放8吨。”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京津塘高速上,京东物流的“赤骥”自动驾驶重卡已开展常态化测试,平均时速提升至85公里,运输时效比传统车型缩短20%。而新奥能源物流有限公司则通过智能终端监控危化品运输全流程,事故发生率较传统管理模式下降60%。
仓储环节同样充满科技感。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投产全球首条“柔性分拣+AI视觉”全自动分拣线,包裹处理速度达10秒/件,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日处理能力突破1000万件。固安智慧物流园的“小黄人”分拣机器人,配合螺旋滑槽设备,装卸效率提升50%,单仓日处理量达40万件,成为京津冀即时配送的“幕后英雄”。
末端配送也迎来“无人时代”。在廊坊主城区,无人快递车日均运载2000-2500件货物,覆盖300个社区。农村地区试点“无人车+智能柜”模式后,配送时效从2天缩短至4小时,人力成本降低40%。不少村民笑称,现在取快递就像“开盲盒”,手机一扫,柜门自动打开,方便又智能。
数字“大脑”发力 降本增效显神通
“以前找货车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运途云’智能管理平台,就能匹配到最近的车,成本降了,效率高了!”从事物流业的廊坊市民赵明伟对“运途云”智能管理平台赞不绝口。
“运途云”智能管理平台整合了全市3000余家企业和10万辆物流车的数据,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路径动态优化。2024年,该平台服务企业超500家,降低企业综合成本12%。
香河城乡共配中心则通过菜鸟智慧管理系统,将6家快递公司的日均40万件包裹整合分拣,物流成本直降30%,农村快递价格从5元/件降至2.5元/件。“以前送件得跑好几趟,现在一趟搞定,乡亲们都说快递费便宜了!”香河快递员李佳说。
京东物流的“诸葛系统”更是“神算子”,能基于历史订单、天气等数据,对廊坊区域内3000个网点的日订单量进行精准预测,指导前置仓备货,库存周转天数从7天缩短至3天,滞销损耗率下降60%。
服务生态优化 创新土壤更肥沃
202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廊坊经洽会”)上,设置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展等“三展一集”,吸引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多家企业参展,包括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1家中国500强企业,16款新品进行“首发首展”,累计实际成交额1.037亿元,意向成交额1.289亿元。展会期间发布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金钥匙典型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研发结出硕果。科德仓储“智能仓储分拣堆剁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初步上线测试;固安信通“智能物流机器人研发”项目,已达到了室内机器人高负载和室外机器人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要求,可完成室内外物料的自主搬运;中集空港“智能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研发”项目,解决了锂电池包维修不便、平台举升不稳定、人力消耗较多等问题。
这些成果背后,是“院士专家廊坊行”“科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的持续助力。针对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创新需求,我市相继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廊坊行”现代商贸物流专场、“科技成果直通车”现代商贸物流专场和人工智能助力现代商贸物流创新应用辅导等活动,为270余家现代商贸物流领域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智能分拣机器人精准作业到无人配送车穿行街巷,从大数据平台智能调度到区块链技术全程溯源,科技创新正为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今年,我市还正式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