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1-04-26 11:36:38
姜子龙
中国共产党100年,在其奋斗过程中形成很多“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塞罕坝精神等。如何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曲艺作为说唱艺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轻骑兵作用,说新唱新,努力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一、老辈曲艺家要做表率
曲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农村城镇到处都可以演出,被人称为文艺的轻骑兵,轻骑兵顾名思义就是战斗的、教育人民的、打击敌人的。在党的领导下,老一辈曲艺家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河北就有著名西河大鼓王尊三抗战时期编演了一部新鼓词,名叫《保卫大武汉》。后来他深入敌后、深入群众,继续创作和演唱了大量新鼓词,如《晋察冀的小姑娘》《亲骨肉》等。李成林创作演出反映冀中平原抗击日寇故事的西河大鼓《虎口镇》,感情真挚,说表清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李国春在艺术实践中研究总结出大量艺术理论成果,创作演出许多曲艺作品。1944年在本村任青救会主任时,他就自编自演西河大鼓《抗日救国》《铁杆汉奸王凤岗》,积极宣传抗日。参军后,写出了西河大鼓《严惩汉奸》《模范医生蓝雪贞》《战斗英雄王恩德》《胜芳保卫战》《打永清》《战斗生产》《消灭保一旅》及相声《哭岗楼》等,被华北联合大学誉为“战斗大鼓”。著名诗人艾青称赞他为“富有群众智慧的大众诗人”。
二、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要重视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通过曲艺作品,来表现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为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树碑立传,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少年通过看戏、听曲艺,学习到刘胡兰、雷锋、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
一是要大力培养曲艺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就目前曲艺状况而言,突出问题是青黄不接,老艺人相继去世,能演出的寻找不到,发挥才能的舞台,年轻人不学,造成一些曲种遗失。西河大鼓是我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曲种,在解放初期约有几百人在演唱,同时出现了马派、赵派、李派等。如今老艺人相继去世,能演唱者寥寥,且水平不高,导致一些优秀唱腔失传。单弦、京韵大鼓等一些鼓曲类更是无演员少伴奏。
如何培养新生力量?有些地方积累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像师带徒,训练班,积极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种培训(创作、表演)班。有的成立相声剧场,曲艺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保定、廊坊、唐山每年举办一次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书会。这些活动对曲艺人才队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二是提高曲艺演员的思想水平。要拿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精神作品去说唱,不拿有毒的节目腐蚀听众。应当说传统的相声、鼓曲、评书等基本上是好的,但有一些是有封建思想内容的,在经过艺人们添油加醋,就带进了些糟粕。甚至有些演出场所为了票房收入,夹杂着些低级趣味言语,像什么拿父子、夫妻之类的伦理关系开玩笑,嘲笑人们的生理缺陷,拿长秃疮找包袱,笑邻居、同学等,艺术趣味都不高。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演员的政治觉悟,对人民负责,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说新唱新,用红色精神的曲艺作品,打掉歪门邪道。
三是搞好红色精神的节目创作。从曲艺艺术自身发展上看,只有表现新的时代,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才能使曲艺获得青春活力。曲艺既要保留传统特色,又要创新发展,要学习借鉴传统节目在选材、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来表现新时代,塑造新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扎扎实实地去体验生活,创作出新时代”红色精神”的曲艺精品力作,才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是当代曲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艺术实践中加强学习和锻炼,努力与新时代的需求相结合,提高思想觉悟和艺术表现能力,为民族复兴、文艺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廊坊市曲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