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天蓝水清,绘就生态底色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1-05-18 11:52:54

记者 苗月平

蓝天、碧水、青山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廊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天蓝水清地绿为底图,构筑绿色屏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让廊坊“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市民切实享受到了“绿色福利”。

天蓝:大气质量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扎实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蓝天白云经常“光顾”,微信朋友圈隔三差五便会被“廊坊蓝”占领。

截至5月11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在遭遇一季度持续不利气象条件重创后正持续向好,PM2.5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重污染天4天,同比减少5天。这背后,正是廊坊市上下一心、调高标尺、加压奋进,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我市强化“一把手”抓环保的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坚持专题调度和随时调度相结合,对各地各部门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作挂图作战、直接点评,带动县、乡两级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市持续、深入形成了全民参战、部门合力、向污染宣战的良好氛围。

针对臭氧污染难题,我市正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VOCs排放错时管控。在4~9月臭氧污染高发时段,积极采取涉VOCs重点排放企业错峰生产、城市及县城建筑墙体涂刷等管控措施,切实降低臭氧污染。强化城区精准洒水除尘降温,特别是在4~9月臭氧污染高发时段,有效提升全市空气质量。深挖减排潜力,完成减排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双散”整治工作,保持“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持续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全面排查扬尘污染源防治措施落实。对检查发现的管理水平不高、防尘设施建设不规范等问题,通过通报、督办、约谈等形式强化整改,问题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水清: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河道水面清澈,两岸景观很漂亮,而且还是我们市民的休闲、健身场所。”市民杨女士对城区的水环境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全市重点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021年1~4月,我市9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其中龙河大王务断面达到Ⅱ类水体标准,泃河桑梓红旗闸、北运河土门楼等2个断面达到Ⅲ类水体标准,鲍邱河罗屯闸、潮白河吴村、潮白河大套桥、大清河台头、子牙河小河闸等5个断面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永定河后沙窝村断面达到Ⅴ类水体标准。

地绿: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天蓝水清,地才能更绿。2021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科学谋划“十四五”,巩固深化净土保卫战成果。加强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确保污染地块实现安全利用。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强化固废全过程监管。

坚持协同治理,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十四五”地下水国控点位周边环境调查,完成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地下水国控点位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聚焦“三基”建设年活动和“20项民心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不让土壤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菜蓝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

环境就是民生。如今的廊坊,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有山有水。昔日的“臭水沟”成了今日的景观带,旧时的“羊肠道”被修建成了如今的快速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