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董保立:发展种植合作社 带动乡亲致富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2-06-24 10:02:04

记者 刘玉静

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眼下,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小麦迎来丰收季。看着即将颗粒归仓的果实,市管优秀专家、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保立喜上眉梢。这意味着,合作社4036名社员的汗水没有白付出。

“农业不好干,乡亲们靠天吃饭,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收成无法保障。”为改变当时农民生产状况,2012年董保立牵头成立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土地托管协议,合作社整合土地1.93万亩。建厂部、库房、冷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户成为合作社的主人。

合作社采用现代种植手段,从事小麦、玉米、薯类、黑花生、土豆等农作物和油桃、梨等水果种植销售。此外,合作社还提供农资供应、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服务。

随着规模扩大,合作社解决当地8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1600万元以上。本辖区的盛夏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中民农业合作社随之发展起来,间接带动其它行业产值3850万元,同时带动物资、培训、支付、印刷、旅游采摘等十几个行业。

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扶贫产业园区、发展旅游采摘,提升示范区农业技术培训功能。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种粮大户、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省行业领先优秀企业、省级示范采摘园、市级龙头企业、县农业产业扶贫园区等称号。

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收货销售,并实施机械化作业。

智能拖拉机、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具,在卫星导航系统引导下,变成一台台种地“神器”,降低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产量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平均成本降低50%,产量提高10%左右。

为打开农产品销路,董保立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技术知识、政策法规、行业展会等信息及交易服务。与大型超市、食堂、农贸批发市场对接,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农产品,成立北京市向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北京发展农超对接和住宅区直销店等。目前,合作社生产的“十条”牌原生态红薯、“董桃”牌仙桃和“雨薇特产”等农产品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备案。

董保立先后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和农业农村部中组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从河北北方学院、石家庄农林科学院引进现代品种与种植技术,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样板。

董保立通过创业培训、实训实习、技术咨询、创业场地、项目帮办、项目申请、技术人才引进等,积极孵化大学生、复员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创业。

“通过专业辅导、技术帮扶,红薯产量达到亩产4000公斤以上,每年盈利10万元。”农民麻建朝在合作社带领下走上致富路。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