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深耕“驻院调解” 多元化解纠纷

廊坊开发区法院深入推进“廊坊经验”重塑工程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2-11-21 09:30:26

记者 李新苓 通讯员 陈晶晶

廊坊开发区法院在推进“廊坊经验”重塑工程中,将调解组织和功能集成集约,设立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积极打造 “调解员+陪审员+律师”相结合的“驻院调解”模式,最大限度凝聚多元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022年以来,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共接收诉前调解案件1111件,占全部诉前调解案件的72%;调解成功944件,占全部调解成功案件的85%。

“铺路架桥” 开通多元解纷“快车道”

紧紧依靠廊坊开发区工委领导,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对接全区“大调解”网络,与廊坊开发区政法办、廊坊开发区人社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诉调对接工作联动机制》,确立诉外调解工作宏观运行规则,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针对“驻院调解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人民调解员驻院调解规范》《诉前调解律师派驻工作联动机制》等规范性文件,以制度规范确保工作规范。

设立调解员、陪审员等3个调解工作室,根据不同调解员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派案件,形成“分得好、接得住、调得成”的良好局面。

“配将点兵”组建驻院调解“生力军”

以诉调对接中心和人民调解平台为支点,选聘4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能高效处理矛盾纠纷的退休老干部、社区工作者担任驻院调解员,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从聘任制书记员中选任5人兼任驻院调解员,充分发挥业务熟练、积极性高、利于对接、便于指导、易于管理的优势,实现调解员队伍老少结合、专兼互补,有效激发驻院调解活力。此外,聘任3名拥有特殊专业知识背景和职业技能的在任陪审员入驻调解室,发挥其独有专业优势,深入开展劳动纠纷、物业纠纷、土地纠纷等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打造了一支知识构成多样、身份构成多元的调解队伍。

“动中窾要” 打造诉前调解“尖刀班”

在驻院调解中,突出发挥驻院律师作用,在诉讼中心设立律师调解室,制定《诉前调解律师派驻工作联动机制》,实行律师驻点值班制度,驻点律师负责立案登记前的各类民商事纠纷的审查、调解工作,同时鼓励律师发挥专长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书起诉书等服务。目前共有3家律所13名律师常驻廊坊开发区法院,累计提供免费业务咨询服务1200余次。

探索建立“驻点调解、首调在院、要素反馈、合理激励”长效运行机制,以各律所为主体组建诉前化解团队,负责调解法律关系复杂的纠纷,调解不成的制作要素式反馈表,为审理做铺垫;案件审结后,法官向律师反馈裁判结果,评估调解得失,促进解纷共识,形成“调”“审”良性互动。

“以案定补” 用好考核激励“助推器”

将驻院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区专项调解资金补贴范围予以补贴。廊坊开发区法院出台《驻法院调解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一案一补”“以案定补”的原则,实行“月考核、季兑现”,根据结案数量、结案方式和社会效果逐案进行考核。对按期完成调解任务的调解员,及时兑现调解补贴绩效;对未完成任务基数、超期未调解结案和未按时归档卷宗等的调解员,扣除补贴绩效,并通报批评。

廊坊开发区法院探索的“驻院调解”模式,法律上无障碍、经费上有保障、机制上有创新,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解纷需求,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是非诉解纷的有益探索。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