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2-03 10:32:52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滕雪叶 通讯员 邢亚南)元宵到,花会闹。2月2日,霸州市胜芳古镇热闹非凡,群众期盼已久的花会摆会活动开始。从农历正月十二到十六,52道花会纷纷展示各自绝活,为当地群众和游客献上文化盛宴。
胜芳花会始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兴盛时有72道会之说。胜芳乡艺总会负责人蔡利介绍,胜芳现有花会47道,其中有31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高跷、中幡、龙灯、笙管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胜芳独特民俗的珍贵历史遗存。其中,南音乐会于2006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2道花会是近几年之最,包括本地的46道花会,以及来自北京妙峰山和胜芳周边的6道花会。
当天中午12时,各道花会齐聚胜芳镇前进街庙头,按照乡艺总会的安排一字排开,花会队伍开始穿街走巷,所到之处锣鼓喧天,演员们身穿各色传统服饰,脸涂浓墨重彩,中幡会、跨鼓会、高跷会、小车会、武术会、音乐会……各种绝活纷纷亮相,让人目不暇接。
前方小河西同义高跷老会正在表演。16个戏曲装扮的人物依次亮相,行话叫拉龙队,之后穿胡同(穿行),开始踩单场(两两一对表演)。22岁的俞美杰是已经踩了10年高跷的老把式了,今天他扮演的角色是花花公子。只见他脚下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敞着衣襟,手拿折扇,一派风流倜傥的样子。“凌晨就起来上妆,表演一天下来很累,但是越踩越带劲,没别的,就是喜欢。”俞美杰说。
每个胜芳人都坚守着对传统花会的热爱,这也是胜芳文化传承不息的文化密码。“时隔3年重启摆会,作为胜芳人真的是太激动了。看了花会才叫过年,这是咱胜芳人一年的精神气所在。”家住胜芳镇向阳街的居民王建设站在家门口看着一道道花会穿街而过,心里特别高兴。从3岁跟着父母看会,到今年他带着10岁的儿子看会,从未缺席。
有会无灯不叫节。在胜芳古镇,元宵节看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古镇老街上数不尽的红纱灯将小镇装点得喜气洋洋。五颜六色的LED灯串缠绕在树枝上,映衬着朦胧的月色和红灿灿的宫笼,游人从灯下走过,宛如仙境。最受欢迎的是胜芳镇地标建筑文昌阁、牌坊和王家大院的轮廓灯。以暖黄色为主的灯光搭配各色射灯,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色调。
“我是慕名来打卡的,体验胜芳独特的年俗,拍拍美景,也期盼新的一年诸事顺利。”专程从天津赶来的市民郭春梅在文昌阁前与家人合影,希望沾些福气。
近年来,胜芳镇在民俗文化保护中创新思路,既走出去,又引进来,不断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民俗文化创造活态传承的空间,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推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胜芳灯会、花会、火神信俗、端午龙舟赛等民俗和文旅品牌,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至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京津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