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觉廊坊  >  

冯友志:匠心斫琴 传承古音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5-08 09:36:37

记者 张泰源 通讯员 扈庆安

永清县斫琴匠人冯友志,通晓古琴音律,还会斫琴。十几年来,他凭一颗匠心,在一刨一凿中斫制出一张张古琴,传承着千年古音。

近日,记者走进冯友志工作室,只见他目光专注,小心翼翼地推着刨子,木屑扬起,“身形瘦长”的古琴木胎慢慢变了样子。冯友志介绍,古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古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古琴的技艺则被雅称为“斫琴”。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加强,古琴弹奏及制作技艺也逐渐复苏。冯友志走上了探索“斫琴”之路。

“古琴面板上所有的线条、弧度,都是用刨子、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冯友志说,古琴造型看似简单,制作非常复杂。说话间,冯友志端起一块桐木琴板,仔细观察它的年轮纹理,并用指关节轻轻敲击,听辨音色。“之后还有画图、放线、做琴面、掏内腔、合琴、装配件、避缝、髹漆、推光、装足等上百道工序。一张古琴要历时两三年才能制作完成。这样制成的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余音悠远,音质是现代机械制琴无法相比的。”冯友志说。

多年来,冯友志一直沿用的是唐代流传至今的古法斫琴。古法斫琴,工艺复杂,制作周期漫长,考验着琴师的美术基础、木工基础、古琴弹奏功底。选好木材后,至少先晾一年,之后刷60多次天然大漆,每刷一次漆都要把琴放进荫房半个多月,阴干后才能上第二次。“好琴需得时光磨。斫琴往往不是人选琴,而是琴选人,心不静根本做不了琴,如果心有杂念,味道就全变了。”冯友志说。

从一方原始的老木,到一件能发出清雅之音的“圣贤之器”,冯友志对每道工序“吹毛求疵”,将斫琴技艺提升至艺术创造之境

随着一把把古琴问世,冯友志也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琴友的认可,很多人都慕名找他做琴。中国著名古琴家贝保中先生多次使用冯友志斫制的古琴,在国家级音乐舞台演奏,对古琴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名法国爱好者以高价收藏了冯友志一张古琴。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