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  

旷伏兆:从蛤蟆蹲到地道战

来源:时间:2021-03-24 17:00:18

旷伏兆(1914年1月—1996年6月),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10月参加革命,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旷伏兆是地道战的主要创始人。1942年,随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日益稳定,日军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规模越来越大。1943年3月,旷伏兆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在旷伏兆到达第十军分区的第二天,他正在杨庄和地委副书记杨英谈工作时,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的包围。在杨英的安排和群众的掩护下,旷伏兆匆匆钻进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设在鸡窝下的小地洞里(群众称之为“蛤蟆蹲”),最终有惊无险。

从洞中出来后,旷伏兆对这种以“蛤蟆蹲”躲过敌军“扫荡”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认为这种躲藏方式消极被动,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极其严重,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旷伏兆沉思良久,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既然“蛤蟆蹲”可以藏人,那为什么不将各“蛤蟆蹲”连接起来修成地道呢?户与户相通,村与村相连,这样的地道既可以藏人,也可做运兵、储藏弹药、作战等其他用途。

旷伏兆立即和分区司令员刘秉彦等分区领导研究,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很快便进行了试点工作。短短几个月,一套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作战方略,在旷伏兆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得以迅速贯彻实施。整个第十军分区的辖区内,根据地军民在地下、地面和空中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

地道战开展起来,地雷的埋设也一天比一天普遍起来。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游击队员和民兵埋设了自制的地雷,有的是“踩雷”,有的是“拉线雷”,让敌人躲不及、跑不掉。根据地军民的这种新的反“扫荡”战术,使日军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扫荡”中受到重创。地道和地雷的完美结合,令日军心惊胆颤。

就这样,旷伏兆和第十军分区的“地道战”威名迅速传遍整个中国,令日军闻风丧胆。各抗日根据地纷纷仿效,一时间,冀中地道纵横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地下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旷伏兆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于1960年3月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副部长、中共地质部党组副书记,1964年4月兼地质部政治部主任,在我国地质战线奋斗了15个春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10月,旷伏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1978年5月,任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1983年5月,调任解放军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6年6月4日,82岁高龄的旷伏兆将军在北京逝世。

(记者 张旭青 整理)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