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7-18 10:18:05
记者 张欢 通讯员 张超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它的精度决定着民生幸福的温度。安次区北史家务镇瑞景嘉园社区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网格划分、治理实践、服务供给全过程,实现了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从单一政府管理到多元协同共治、从粗放型服务到精准化供给的转变。
精细治理 提升网格管理“绣花功夫”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该社区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便利、资源配置有效”原则,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在人员配置上,实行一格多员制度,实现“地域无死角、管理无盲区”。创新“微网格”治理模式,以楼栋为单位细分21个微网格,推选党员、居民代表担任“微网格长”,构建“社区大网格—基础网格—楼栋微网格”三级架构,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户家庭,真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
为更好服务居民,社区实施“网格员能力提升工程”,每月开展“网格课堂”,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基层治理政策、法律知识等,分享先进的社区治理经验和方法。每季度组织应急处置演练,组织网格员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让网格员在实践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于该社区租户多,流动性大,社区通过网格联动,定期更新小区人员信息台账,确保管辖区域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该社区以“党建”为圆心,拓宽服务半径,网格员充分发挥“信息员”“调解员”作用,积极排查化解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建立“网格排查—分级处置—多元化解”机制,网格员每日巡查时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及时发现并主动介入调解,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简易问题当场调解,复杂问题由社区调委会牵头,联动民警、律师、社会组织等力量联合化解;重大问题通过“条块融合”机制上报,协调住建、城管等部门“组团式”处置。通过日常巡查、入户走访、党群会客厅、居民说事角、网格微信群等方式,全方面收集居民需求。今年以来收集居民意见40条,居民满意率100%。
网格“吹哨” 搭建治理“新模式”
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网格+部门”协同机制,凝聚治理合力。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明确公安、城管、卫健等职能部门的网格责任。针对电动车上楼、杂物堵塞楼道问题频发现象,实地走访入户,并摸清充电桩、充电口、车棚及小区居民需求;联合镇应急办、辖区派出所、物业进行消防演习培训,为居民普及电动车消防安全知识;上门对电动车入户的业主面对面宣传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危害性和安全知识。
联合相关部门利用远教大屏、微信群不定期播放消防安全知识广播,将楼道内乱停乱放的电动车移至电动车停放区域;安装700个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安装电梯梯控,消除上楼充电的安全隐患。定期对网格内单元楼、门店、幼儿园的消防设施、燃气管道、电气线路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及消防知识培训,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做到“部门联动,条块融合,横到边,纵到底”。通过网格巡查,及时发现并清理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问题,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0余次,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今年以来,“吹哨”解决环境卫生、噪声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10余件,办结率100%。
精准服务 打造网格为民“特色品牌”
社区设有全市最大室内沙盘室,并创建心想沙成品牌,成立全区唯一一家心理卫生健康文化协会党支部。创新“心理沙盘+网格走访”服务模式,在社区建立“心灵驿站”,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围绕“亲子+敬老”特色,面向社区未成年人定期提供心理测评、沙盘团辅等公益服务;为有需要的成年人提供免费沙盘治疗、情绪疏导等服务。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识别心理预警对象,如失业焦虑人群、空巢老人、“六失一偏”人员,主动链接心理咨询资源。目前活动累计举办200余场次,参与活动3000余人次,成功干预危机个案30余例,受益家庭千余户,被居民称为“网格里的心灵守护者”。
充分挖掘和利用网格内的各类资源,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落地”,积极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网格治理,切实把各类资源凝聚到基层工作中来,进一步充实了网格力量。同时,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模式,在5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实现“网格有支部、党员在身边”。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当好网格治理“排头兵”。组织48名在职党员到网格报到,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活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激活“红细胞”,凝聚“强动力”。
六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推进网格治理工作,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打造了多元化的网格队伍体系,凝聚了强大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