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八旬老人彭万宪和他的龙体篆书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0-09-24 10:30:56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张旭青 通讯员 刘伟 苏新颖)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三河市燕郊镇八旬退休老干部彭万宪数十年如一日研习书法艺术,将龙的形象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书写出的龙体篆书形神兼具,令人遐想无限。

今年83岁的彭万宪是四川人,退休前是一名检察院干部,退休后来到三河市燕郊镇安享晚年。老人专心书法,尤擅篆书。5月13日,记者走进彭万宪老人的家,柳叶篆、鸟虫篆、梅花篆、钟鼎篆……只见室内墙上、案头处处都是老人的篆书作品,满室皆是墨韵书香。

“少年时期,我就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喜篆书之秀美峻峭。”彭万宪表示,几十年来,他对篆书的钟爱历久弥新,至今研习不辍,潜心体会的同时也收获颇丰。

拉开书案抽屉,老人拿出一个笔记本,里边记录着近2000个字的2种至10种篆书写法,而这样的笔记本老人已记录了六个。老人说,这上面有些篆书字体的写法很难见到,他希望能传承下去,不要让优秀文化失传。

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对于篆书的喜爱,让他不断钻研篆书写法。龙体篆书,顾名思义就是其字如龙,一笔就是一条龙。“我第一次见到龙体篆书是2015年在北京潘家园书画摊上,但奈何当时囊中羞涩,求而不得,错失了收藏良机。”彭万宪说,他勤学苦练,凭着多年的书法功底,经历5年研习,终有所成。

展开老人龙体篆书作品卷轴,只见一个个龙形篆字跃然纸上,有的如二龙戏珠,有的似喷云吐雾,洋溢着奋发图强的精气神。在2019年全国“国粹杯”书法篆刻比赛中,彭万宪的龙体篆书作品荣获了唯一一个特等奖。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他期待更多人了解感受传播传统文化龙体篆书艺术魅力,并与时俱进、薪火相传。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