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7-24 11:19:01
7月20日傍晚,市民在水云间文化商街休闲纳凉,享受夏日时光。记者 刘向 摄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王洋洋 通讯员 王新宇)曾经机器轰鸣的向平里(廊万路—步行街)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如今已恢复宁静,一条崭新的污水管道在地下悄然“上岗”。这段长400米、直径400毫米的污水管道,将小区污水顺畅引入大市政污水主管道,有效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今年,市住建局按照市政府研究制定的《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方案》要求,实施市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该工程涉及21条街巷胡同合流管道改造,共计8.5公里。目前,已完成13条小街巷的改造任务,占总体工程量的43%。这场从“施工战场”到“民生答卷”的蜕变,正是我市全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维发力,积极推动涉及老旧住房改造、公共设施升级、交通拥堵缓解等多方面城市更新项目,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能级品质,提高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依据《廊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市住建局编制完成了《廊坊市城市更新规划》,现已在市政府官网公开。《廊坊市城市更新规划》聚焦城市建设内涵“城、人、产、居”四方面,构建“问题梳理—目标锚定—策略推导—行动落位—项目实施”链条式实施路径。围绕“问题有效回应、策略精准落地、目标切实达成”原则,建立“更新项目清单+重点项目库+试点项目库”2库1清单项目机制,形成“256+131+13”的项目矩阵体系,为政府实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全周期管理框架。
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前置环节,我市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的工作机制,全面构建“顶层设计—制度支撑—项目转化—资金保障—科技赋能”五位一体闭环体系。
一方面,通过市、县、街、社区四级联动,聚焦民生导向,构建覆盖住房、小区、街区、城区的分级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创新提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法”,将体检成果系统转化为162个城市更新项目,并成功撬动27.7亿元政策性资金支持。特别是对重点片区开展深度体检、项目谋划与机制创新,推动城市从“发现问题”到“精准更新”,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与居民满意度。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我市全面强化项目带动。聚焦区域内小微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主城区建设善颐园等口袋公园,凸显“小而精、小而美”;针对城市内涝积水点,启动北部新区纬一路、新源道、汇源道、益民道雨水泵站建设;聚焦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近两年实施了62个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人居环境改善;聚焦大型社区、学校、商圈停车难问题,建设了阿尔卡迪亚小区、华夏奥韵小区、文明公园、瑞丰公园4个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停车需求。
坚持片区推进,超前谋划新朝阳广场片区、高铁站片区、国际商贸物流港片区、永定长安片区、廊坊北站片区等城市重点更新区域实施方案,全方位、立体化提升城市品质。截至目前,永定长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已完成北小营175亩13栋回迁楼底板施工、地下车库、地下室施工,出正负零;完成河道六村异地搬迁首期50亩回迁用地出让和规划方案报批、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
积极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强项目谋划、推动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城市更新在建、储备项目共计196个(其中在建项目170个,储备项目26个),总投资约1330亿元。
同时,加快推进主城区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分级分类确定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在保留仓储物流、工业用地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功能置换,推动廊坊中储文化产业园项目、SK爆燃运动中心项目、中外运老厂区领秀天地项目、国贸文化创意小镇项目落地,实现“工改商”“工改文”“工改体”,激活土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