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9-17 14:38:47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一景。
记者 张泰源 文/图
盛夏时节的廊坊,暑气正盛,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内的热度飙升。2025年暑期,这座以《红楼梦》为灵魂的文旅地标交出亮眼答卷:日均演出场次突破50场,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游客平均停留时长延长至1.5天,不少家庭跨省而来,只为沉浸式感受红楼文化的独特魅力。自2023年7月运营至今,戏剧幻城累计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总观演人次突破1000万大关,更吸引近20万人次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旅版图上,已然成为“流量担当”。
这座投资40亿元打造的幻城,从踏入的那一刻便让人恍若穿越。16座造型各异的“中国门”沿入口依次排开,朱红立柱搭配雕花窗棂,既含中式建筑的庄重,又藏文学意境的灵动,宛如一道道时空隧道,引导游客从现实步入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世界。整个园区占地228亩,12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里,108个情景空间星罗棋布:曲径通幽的园林里,青石板路绕着太湖石蜿蜒;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挂着写有“沁芳亭”“潇湘馆”字样的匾额,细节处尽显《红楼梦》的文化密码。
若说建筑是幻城的“骨架”,那21部原创沉浸式戏剧便是它的“灵魂”。这些演出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解锁红楼文化的新打开方式。在“有还无”剧场,随着36扇隔扇门缓缓开启,39.3米长的数控水帘倾泻而下,配合571台灯具营造的光影与震撼音响,“太虚幻境”的迷离感瞬间包裹全场,观众仿佛跟着贾宝玉一同踏入缥缈仙境;“真亦假”剧场则设计了独特的空间动线,观众从后台出发,穿过演员化妆间,再走上舞台,亲身经历剧本研读、服装穿戴、台词彩排的完整流程,最后与演员同台互动,实现一场跨越时空的“红楼对话”;最让人动容的当属“第三十五中学”剧场,老旧的木制课桌椅、黑板上泛黄的《红楼梦》板书、墙角的老式电风扇,精准复原了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场景,一场只讲《红楼梦》的语文课,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想起自己的青春时光。
热度背后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强劲带动。如今,这里已形成“演出+展览+节赛+文创+研学+教育+消费”的完整业态:游客看完演出,可在文创商店挑选红楼主题的书签、手账、摆件;亲子家庭能参与“跟着红楼梦学诗词”的研学活动;周边的水云间文化商街里,各地美食与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数据显示,运营期间,廊坊市周边酒店暑期平均入住率提升30个百分点,水云间文化商街客流量同比增长50%。项目直接创造800余个就业岗位,从演员、导游到后勤、文创设计,覆盖多个领域,还间接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2000余人就业。
凭借创新的文旅模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先后获评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成为京津冀地区当之无愧的文化旅游新地标。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内容创作,计划通过国际巡演把红楼主题戏剧带向海外,同时开发数字版沉浸体验项目,让无法亲临的游客能“云游”幻城。这座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的幻城,正一步步让红楼文化走出书本、走向世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续写文旅融合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