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1-11-26 14:20:00
在文安县左各庄中学非遗文化实践基地,非遗传承人正在训练学生杆会技艺三人旱鸭浮水。 本报通讯员 郑佳庆 高丹钰 本报记者 马越 摄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马越 通讯员 郑佳庆 高丹钰)“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动作叫粘糖人,需要手用力握住杆,背部贴在杆上,两脚悬空。”近日,在文安县左各庄中学非遗文化实践基地,左各庄杆会传承人李武祥正在给孩子们讲解动作要领。孩子们在与授课老师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领略到了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带来的魅力。
“我们每周安排一天利用最后两节课时间邀请左各庄杆会传承人李武祥担任授课老师开展技艺教学,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左各庄中学校长杨德君说。
据了解,左各庄杆会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流传于文安县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表演时,需要几个人扶住一棵十米高的大竹竿,表演者爬到竿顶,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2008年9月,左各庄杆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文安县将左各庄杆会进校园、进社区作为该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依托非遗传承志愿者,通过技艺展示、集中演讲、互动教学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带来的魅力。
如今,“上大杆”等一系列杆会基本动作已在当地校园广为普及,文安县左各庄杆会成员也达到100余人,其中青年演员占比达到70%以上,这一传统体育运动逐渐焕发出年轻活力。每逢重要节日,左各庄杆会成员都会在当地文化活动中表演,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非遗文化展演和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