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1-12-22 09:54:28
“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现场,交警向市民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记者 李新苓 文/图
斑马线前,机动车车主主动停车礼让行人;走在新世纪步行街三、四大街,机动车整整齐齐停放在车位内;交警走上“护学岗”,家长听从指挥,私家车即停即走,井然有序。如今,行走在市区大街小巷,文明成了城市交通秩序的新风景。
12月19日,今年64岁的市民李国华正在市区新华路与金光道交口等候信号灯。“交警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近年来,我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骑车逆行、越线停车、闯红灯现象明显少了,为交警的有力举措点赞。”李国华说,市民理应做到文明出行。
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引导文明出行
当日17时30分,在广阳道与银河路交口,记者注意到新增的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电子大屏上显示着“红灯停,绿灯行”的宣传提示。如遇闯红灯人员,大屏上会显示闯红灯行人的图像。如果行人闯红灯,该系统就会通过人脸识别自动抓拍视频和照片,并记录存储、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能够遵守交通法规,但仍有少部分行人闯红灯。“大屏主要是针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抓拍。行人闯红灯时步入采集区,系统会发出语音提示。若继续前行,就会被抓拍,曝光到大屏上。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采取24小时不间断抓拍。”执勤民警介绍说。
“曝光处罚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通过监督,逐步让行人形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优化道路出行环境。”市公安交警支队宣传民警姚津滨说,交警部门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为了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不管有没有抓拍设备都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闯红灯。
凝心聚力
交通秩序大为改观
出行有序,文明交通习惯的养成,需要强有力的管控。
12月20日,在市区金光道与新开路交口,随着红灯亮起,一名执勤交警开启移动式护栏,非机动车主主动将车停在护栏内等候。
很多市民深有感触:“电动车逆行、闯红灯现象逐渐减少,市区的交通越来越规范了。”但仍然有少数市民“以身试法”,抱着侥幸心理“闯关”。
近年来,为严管严控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制定了《廊坊市主城区最严交规20条》和《交通秩序大整治15条新举措》,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对外发布,努力营造自觉守法、文明礼让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市区第五大街北外街、新开路等路段,发现车辆都能规范停放在停车位内,停车秩序良好。
“新华路和五大街附近门店聚集,临时停车较多。交警部门施划停车位、合理规划交通标线、设立引导和标识牌,提醒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规范停车。”市公安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孙德刚说。
一项项具体工作,一场场交通治理攻坚战,推动文明有序出行融入城市发展中。
精细管理
市民点赞交通秩序改善
文明交通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城市交通秩序才能越来越规范。家住广阳区金玉里小区的66岁居民闫立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信号灯前,非机动车车主主动将车停在停止线内;机动车停车入位;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我们要为这些出行习惯点赞。”闫立伟说,市民出行文明有序,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中不断上演。
在深入推进市区“停车秩序”攻坚行动中,交管部门采取疏堵并举的方式,规范路内停车。为缓解部分区域停车供需矛盾,围绕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按照“应划尽划,见缝插针”的原则,最大限度增加停车泊位数量。
同时,在市区违法停车治理中,突出常态化管理手段,以市区主干道为整治重点采取分段负责制,每段安排固定警力不间断巡逻,严管严查,高频次查处违法停车行为。与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联合上路执勤,重点清理市区主干道、便道以上停车不入位、逆向停车、越线停车等违法行为,对主干道沿线及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整治,采取处罚、纠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停车习惯。充分利用流动违停抓拍车、路边电子监控设备实现对违法停车多发路段的不间断、全覆盖管控,实现市区停车规范有序,确保取得实效。
市区交警在辖区校园及周边主要路段和易堵路口,进行指挥疏导。并加强对校园周边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治理,维护交通秩序,切实发挥“护学岗”作用,确保学校附近“见警车、见警灯、见交警”,提升学校师生的安全感。
“文明出行,争做文明市民,这既是文明有序交通的需要,更是我们生命安全的需要。”市民陈彤说,每一名交通参与者做文明人、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共同维护有序、安全、畅通的文明交通环境,只要你我他都能心中有“礼”,就能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