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2-04-12 15:55:19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刘飞)接连做完50名患者的透析已是凌晨三点,张锐莹和同事卸下满身疲惫,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节奏,成了他们的常态。
39岁的张锐莹是廊坊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室的一名医生,自市医院成为我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后,该院的血液透析患者被分流到其他医院。其中95名患者转移到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血透中心接受治疗,张锐莹和12名同事跟随支援。
“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肾衰尿毒症病人,需要用血液透析来替代肾脏工作。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是基本的生命支撑,一旦停止就可能导致心衰、感染,从而危及生命。”张锐莹说,疫情发生之初,她也曾申请去一线抗疫,但是透析患者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所以她坚守本职岗位,守护着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疫情期间,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血透中心每天要为近200名患者进行血透治疗,25台血透机24小时运转。医护人员超负荷四班倒,一天下来需要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
长期连轴高压工作,让张锐莹和同事昼夜颠倒,生物钟紊乱,有时甚至需要依赖助眠药物才能入睡,他们始终坚持,没有退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我们要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平安渡过疫情!”
救治病患的同时,张锐莹和同事为患者筑起了战疫防线,准备上机时保持一米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同一天两波病人不能接触,下机后及时进行紫外线灯消毒,消毒后再安排下一波病人上机。
医护人员忙到深夜,意味着一些病人也要在半夜进行透析。在这95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24岁,“岁数大的安排前半夜透析,岁数小的安排后半夜透析,患者都积极配合,没有一丝怨言。”
医护人员用大爱守护患者,患者也用感恩回馈医护。“在初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患者给我们送方便面、送水、送水果。看到我们的手经过无数次手卫生开始起皮,患者送来了护手霜。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有的患者特意炖了一锅五花肉,还有的患者包了饺子。患难见真情,患者的爱心温暖着我们,也照亮了抗疫的暗夜。”张锐莹说。
“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开始,治病救人的观念就深入骨髓。不管是坚守岗位,还是去一线抗疫,在这关键时期能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深感荣幸。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所有人都能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张锐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