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12-01 10:56:59
记者 张泰源
舞台戏曲里很多武打戏都有精彩的“打出手”,舞台上,几支大枪上下翻飞,引得台下掌声阵阵。“打出手”离不开演员的密切配合,也需要高质量的刀枪把子。
邢宏泽今年35岁,固安县把子道具制作技艺传承人,经营着一家刀枪把子道具厂,师承“把子魏”手艺。
走进刀枪把子世界
据了解,把子为传统戏剧演出中所用的兵器道具的统称,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把子道具伴随着戏曲一起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轫于先秦,形成于唐宋。尤其在京剧兴盛之后,北京城随着戏班数量的大量增加,对把子的需求也渐大,因此带动了京城把子道具制作的繁荣发展。清末民初在梨园界非常出名的就是一家被称为“把子魏”的刀枪把子作坊。“把子魏”以善于承制难度大、工艺精的各种把子著称,其把子作坊在京津梨园非常出名,产品供不应求。
邢宏泽1990年中学毕业后,经父亲的友人介绍,被安排到村里的固安县小西湖道具厂,学习制作刀枪把子道具。心灵手巧的他十分讨老师傅的喜欢,他的师父就曾师从“把子魏”,师父又把手艺传给了邢宏泽。
1999年,邢宏泽扛起“把子魏”手艺的大旗。此时,由于需求量的减少,北方能生产刀枪把子的手艺人越来越少,邢宏泽希望能将制作刀枪把子的手艺传承下去。
把子道具是精心打磨的手艺活
戏曲舞台上刀枪把子的制作要求苛刻,工艺复杂。一场简单的两人对打,所使用的刀枪把子弹性必须一致,不然在演员对打中就会出现失误,影响演出效果。
做一件简单的刀枪把子至少需要设计、制坯、做杆等九大工序,数十个小工序。以武生中常用的“一缨大刀”的刀杆制作为例,制作前先选择一段合适的竹竿,把竹竿劈成四小条竹片,用刀子刮直、小刨子刨平,再把它们攒到一起,就成了不再是中空的竹竿了。这时再把新竹竿外缘刮圆,用骨胶在竹竿上缠一层麻,最后用猪血和的青砖砖粉把麻抹平,就可以进入涂漆、抛光等工序。
制作刀枪把子,需要与时俱进。京剧武戏中武旦经常要“打出手”, 需要大量的枪。藤条是制作枪杆、刀杆的最佳选择。藤子为南方的物种,旧时由于运输工具欠发达,北京等地京剧枪杆、刀杆主要用竹竿制作。现在更多采用藤条。藤条较弯,在制作前先放到火上烤,反复多次,直至把藤条烤透,这时把藤条放平,人站上面反复踩,直到踩直。接着用小刨子去掉藤条表皮,最后在藤条上面刮一层薄薄的腻子,待腻子干了以后,就可以打底上漆。之后,一条以藤条为杆的大枪才能出现在戏曲舞台上。
坚守戏曲舞台
邢宏泽介绍,刀枪把子道具的制作,放到现在顶多算一门手艺。因其不像别的手艺,制作成品能成艺术品,被收藏、拍卖,受众面较大,而刀枪把子面对的仅仅是戏曲剧团。
邢宏泽曾有过犹豫,现在影视剧突起,需要大量刀枪把子,但影视剧刀枪把子制作简单,机器流水线就能完成。邢宏泽觉得,作为“把子魏”手艺传承者,他更是一名工匠,要发扬工匠精神。
为拓宽市场,邢宏泽绞尽脑汁。他主动和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下属院团联系,将制作的刀枪把子直接送过去;又跑到浙江、山西、山东等省市,拜访当地的刀枪把子销售门市。
邢宏泽手艺精良,制作出来的刀枪把子美观耐用,非常受各地剧团欢迎。如今,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剧团中,常能见到邢宏泽制作的刀枪把子。“我的刀枪把子制作是传统手艺,每年能生产200余种把子道具,供应全国各大戏院。要把这手艺传承下去,为戏曲文化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邢宏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