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4-03-05 11:13:47
通讯员 史玉星
图为永清县刘街乡彩木营村温室大棚,技术人员为游客介绍特色西红柿新品种。 通讯员 史玉星 摄
有人把农产品新品种推广叫做乡村振兴,有人把建特色小镇叫做乡村振兴,有人把做直播叫做乡村振兴,有人把建农批市场叫乡村振兴,有人把搞数字农业的系统叫乡村振兴,有人把建一个供应链采销平台叫乡村振兴,有人把建农文旅叫乡村振兴,有人搞有机农场就叫乡村振兴……那么,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模样?或许,在日新月异的廊坊大地,我们从中可以瞭望乡村振兴的未来。
■乡村振兴之党建引领
春节上班后第一次下乡,到大城县臧屯镇。在镇上干部和县直单位负责同志的引领下,我们到了桑杭村。村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犹如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村街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桑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彬告诉我们,去年村里建起了大棚,种植平菇,村集体先试先行,试验成功后,再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王志彬2015年上任,换届后连任。村庄地势比较低洼,周围多是土坑,他们填平土坑,建了4栋温室大棚,种蘑菇,蘑菇长得很好。走进食用菌大棚,看到上万个食用菌棒整齐划一,朵朵平菇从小孔中发酵钻出,一簇簇甚是惹人喜爱。
食用菌产菇周期短,带动农户发家致富具有“短、平、快”效果。桑杭村在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安全、绿色健康的食用菌产品。种植平菇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一栋大棚将近一亩地,9个月左右是一个生产周期。一栋大棚将近产蘑菇10万斤左右,一斤至少在四五块钱,一栋大棚可收入4万余元。显然,种植蘑菇成功,极大地增加了集体的经济收入。
王志彬成了行家里手,在这个期间,他往往是早晨5点起,有时候一宿、甚至几天几宿留在这里观察蘑菇生长,恐怕出了差错。
党建引领,带动群众。这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乡村振兴之“一村一品”
兴村富民,产业先行。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永清县刘街乡彩木营村以特色西红柿种植专业村成功登榜。
春节过后,我们来到彩木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刚介绍西红柿种植情况:“我们彩木营村种植西红柿已经有30多年历史,目前超过80%的农户都参与进了西红柿种植,农户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注册了柿柿红集团,并成功申请了‘柿柿红番茄小镇’项目。2022年我们新建50个大棚提供给农户承包种植,农户只需提供管理技术,集团负责对成熟的西红柿进行统一收购、销售,解决群众种植的后顾之忧。”
走进西红柿种植大棚内,看到农户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村民说:“我今年种植了8个西红柿大棚,面积在30亩左右,主要种植普罗旺斯、铁皮等品种,现在一个棚平均每天可采摘三百到四百斤。成熟的西红柿品质和口感比较好,挺受消费者欢迎,现在本地批发达到10元每斤,我们和电商平台合作直播销售的每斤可达15元,一个棚的年产值在10万元左右,效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今年春节前夕极度低温,不少温室大棚内的西红柿正处于盛花期,金黄的花蕊挂满秧身,已经坐果的西红柿泛出青绿的光泽。
以丰沐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体打造的“番茄小镇”正在规划中。
在“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带动下,给一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道路。近年来,永清县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范例。目前,永清县已成功打造彩木营村、后刘武营村、瓦屋辛庄村三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西红柿、核雕、瓜果等特色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绿色发展
早有听闻,永清县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鱼菜共生特色产业。耳闻不如一见,刚过春节,来到永清县兴晟现代农业园区,实地察看了水培蔬菜设施实现升级改造项目。
在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内,我们看到,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场景:鲜美的水培蔬菜铺满种植槽,形体修美的中华鲟畅游在养殖槽。
园区技术人员介绍,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是一种集高密度水产养殖附带蔬菜、瓜果、花卉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包含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物链。养鱼池内的水由水泵抽入生化处理区,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水中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进而转变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后流进菜池,待蔬菜将养分吸收,净化过的水再次排到鱼池中,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活水养鱼,鱼的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养鱼水种菜,菜的营养更丰富。
随后,我们了解到,鱼菜共生设施主要由养殖水槽、蔬菜种植槽及给排水系统等组成,养殖水槽中养殖高附加值的商品鱼和观赏鱼,在养殖水槽周围及水面上利用蔬菜种植槽进行蔬菜、瓜果、花卉栽培,养殖水槽与蔬菜种植槽通过管道连接。养殖尾水通过植物种植槽,经过植物的根系与微生物群落处理后,回收净化回流到养殖槽,做到养鱼不排污,种菜不施肥,实现了节水、环保、安全的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相较于传统农业节水90%,不用农药,不施化肥,节省土地和人工,生产的绿色有机商品鱼和蔬菜,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