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4-09-10 14:42:54
李丹正在翻阅教学资料。
记者 吕新颖 通讯员 赵欣媛 文/图
“老师,你真美!”“好孩子,你更美!”特教老师李丹摸着女孩的短发。女孩脸圆圆的,眼睛笑得弯弯的,是一位唐氏综合征儿童。在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医学诊断书上写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脑瘫、多重障碍等不同原因。李丹每天与这些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如果说这些孩子本是折翼天使,让他们自由翱翔就是我作为特教老师的梦想。”李丹说,她要把这份特别的爱,送给这些特别的学生们。
把爱心当作教育之本
“教师播撒的一片爱心,是帮助学生上进的雨露养分。尤其是面对残障孩子,能发自真心地爱学生是工作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李丹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有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不受重视,内心缺少爱,她总是想尽办法把孩子们缺失的爱补上。孩子们一周回家一次,她经常带水果等零食来班里分享。她会花大量时间来教孩子们如何穿衣、洗脸、刷牙、叠被。每当学生们完成一件小事,她都会及时地向学生竖起大拇指,“你真厉害!”孩子们也会笑笑,比之前更努力。
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喜欢和她交流,主动给老师、同学让座;开学时主动搬桌椅……他们在老师爱的浸润中,逐渐成长为会关心、帮助、爱护他人的孩子。
把沟通当作最强辅助
老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李丹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号召家长与学校紧密联系,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
一入学,她就给班上学习、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发表扬信,在孩子作业本上盖奖章、写评语等方式来和家长书面沟通;每周一、周五家长接送孩子时,积极与家长当面沟通孩子情况;寒暑假,利用网络与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沟通。
日常工作中,李丹充分利用班级群平台,让家长了解班级情况、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就这样,在温馨的小提示中、在家长的道谢中、在孩子生病了需要请假的短信中……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了相互理解的默契。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好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理应搭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他们健康成长。”李丹说。
把课堂当作成长之路
李丹注重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培训。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听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校内外各种教研活动。对残疾儿童来说,简单的生活知识都要经过一遍遍重复学习才能掌握。
李丹特别注重自己天天上的“家常课”。她把家常课当作公开课,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手段,用丰富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坚持写《教学反思》,做到教学相长。“好课堂是一门艺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得好、学得轻松,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课堂。”李丹说。
如今,李丹在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11年,送走一批批学生,又迎来一批批新生。她看着孩子们一点点进步,见证着他们的蜕变。在特殊教育这条路上,她一直怀揣着爱心、细心、耐心,和孩子们一起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