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5-12 10:34:00
李静海在瓜棚里察看瓜苗长势。 记者 张欢 摄
“我们种出了柠檬蜜瓜、桂花蜜瓜、奶油蜜瓜,同时,还培育出富硒甜瓜、沙田蜜瓜等新品种……”近日,在位于安次区杨税务镇的盛农农场,负责人李静海正在科研大棚里察看瓜苗长势。2016年,李静海从新西兰留学归来,跟随父亲扎根农业,学习育种技术。几年下来,父子俩培育出多个蜜瓜新品种,同时在业内做到育种、育苗、商品瓜全产业链发展。
四五月间,瓜棚里有绿油油的刚刚露头的小瓜,有已经成熟、摘下来就可以吃的成品瓜,还有刚刚移栽到棚里的小瓜苗。
“种瓜不能怕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磨砺的过程。”瓜棚里,李静海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从金融贸易领域转而进入农业领域的经历。
2011年,李静海到新西兰学习金融与贸易,毕业后在当地就业,之后结婚生子。
“从记事起,就看着爷爷推着车去天津卖种子,玉米、南瓜、西瓜……什么种子都有。形形色色的种子成了我童年里最美的记忆。”老一辈的吃苦耐劳成了流淌在李静海血液中的精神底色。一辈子未曾离开黄土地的父亲李振华多次劝他回国,将在国外学到的新理念、新思路带回来,在拥有广阔前景的现代农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2016年,在父亲劝说下,李静海带着妻儿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在安次这片沃土上“播种”农业“新”希望。
安次甜瓜种植历史悠久。这里四季分明、干湿界限明显,年平均气温11.9℃,北部的杨税务、仇庄、落垡几个镇尤其适合种甜瓜。
这几年,李静海跟着父亲钻瓜棚、进实验室、拜访专家,学了不少东西。
上午10点,农场的5号暖棚里温度达到31℃,湿度77%,几名女工在半米高的翠绿瓜秧间为小甜瓜授粉。这里种植的新品柠檬味甜瓜将于端午节期间上市。
而在6号暖棚内,父本瓜秧已半尺高。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安次甜瓜的美誉度,盛农农场所属廊坊市盛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多家公司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一系列研发成果在农场落地,先后培育出沙田蜜瓜、大黄冰糖脆等多个品种,并推向市场。
“父亲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种子生意。面对‘洋种子’带来的市场冲击,他发现,只有自己掌握了‘一招鲜’才能脱颖而出。”李静海说,“洋种子”针对我国种植特点,在国外研发,在国内试验之后再推广销售。其综合性状优异,当时占据着国内市场的很大份额。20世纪90年代,李振华开始自学育种,看专业书籍、请教专家、参加各类培训会议……十几年下来,他在自己的基地里培育出第一批亲本资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种质资源。在与父亲并肩奋斗中,李静海暗暗下定决心,守护好甜瓜、西瓜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多好种子。
父子俩经过多年积累和潜心研究,已经自主培育出包括薄皮、厚皮、网纹、哈密四大系列的30多个新品,年产种子5吨左右,不仅为安次区的种植户提供了优质品种,还在全国市场广受欢迎。
要想种出又甜又健康的好瓜,从种子到土壤、光照、设施……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需要有科学研究数据方可进行推广。
“网纹瓜新品种属于功能性新品种,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尤其高,具有促进人体造血、美容、消暑、减肥等功效。”在瓜棚里,李静海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们培育的网纹甜瓜新品种。
“这个季节,河北和山东的瓜开始上市。到了秋天,山西、内蒙古的瓜陆续成熟。冬季,海南的瓜又新鲜上市。”李静海介绍,2020年开始,为扩大市场,他们利用三年时间,在海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南、江苏等地建立近200个甜瓜种植基地,年产甜瓜1.2万吨,实现了全年生产、全年销售。
“将科技院校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每年7月和10月的两次种子科研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早晨太阳还未升起,李静海就来到地头、走进科研大棚,记录温度、湿度,观察亲本苗生长情况。他一天天扎在地里,兑花、选优……
“现在,一天不下地,一天没去棚里转,心里就空落落的。只有双脚站在泥土中,心里才踏实。”归国几年间,李静海完成了从学生到农民的身份转变,他说,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