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6-27 15:06:51
记者 闫玮 文/图

市八小经典诵读活动现场。
“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这样寄语青少年。202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通知》指出,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深化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近日,2025年廊坊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名单公布,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廊坊市第八小学、三河市第十小学等26所学校榜上有名。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青少年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工作,始终把阅读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书香校园”建设在全市蓬勃开展。

市八小繁星文学社活动现场。
校园无处不书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近日,一场经典诵读活动在廊坊市第八小学举行,孩子们身着红白相间的汉服,随着音乐,琅琅诵读,抑扬顿挫间尽显古诗词的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近年来,我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建设阅读共享空间,打造读书交流平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绘本剧表演、主题演讲等各种读书活动,增强学校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市第八小学校长乔志远介绍,“巧妙利用走廊书架,为学生创造舒适阅读条件;各班级都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甄选适合学生年龄的图书;经常举行图书漂流活动,让知识流动起来;‘快乐星期五’活动中,提倡学生以书易书,通过交换获得更多阅读机会。”
“我今天分享的书是《童年》,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一部。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6月11日是八小繁星文学社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学员王乐诗如往常一样,分享了近日读书体会。
“文学社的成立,为喜欢阅读写作的孩子们搭建起了一个平台。在这里,孩子们分享阅读体会,探讨写作手法,互相修改习作。通过阅读,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写作能力,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变得自信满满,活力无限。”繁星文学社教师夏娟说,“看着自己的作品登上校报《青桐树》,登上了《廊坊都市报》,孩子们可兴奋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就是成就感!”
2024年10月8日,曹姗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批)正式启动。该名师工作室汇聚了广阳区内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激发教学创新,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持续发展。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北省骨干教师,廊坊市语文学科名师,从教30年来,致力于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阅读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在教学楼一楼门厅,望着孩子们创意十足的手抄报,“神笔马良”“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阅读童谣和儿歌”等阅读展示,市第八小学副校长曹姗说:“推广阅读,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通过设计阅读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反馈。同时通过阅读单将学校与家庭连接起来,在家校共育中,让孩子与经典名著做朋友,与书为伴,受益终身。”
文化引领 传承经典力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6月16日,随着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三班郭少凡同学的背书声,本学期“古诗文抽查考”活动拉开帷幕。
作为该校教学特色之一,校本课程《中华古诗文读本》深受同学们欢迎。《中华古诗文读本》按一至五年级分为五册,从浩瀚的古诗文中精选240首(篇)古诗文,依“行”“礼”“惜”“咏”“景”“情”等划分小单元,着重于个人修养、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引领了师生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研读中华优秀古诗文,是我们学校坚持了26年的传统,阅读古诗文对于提升气质、拓展思维、砥砺意志、培养审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2021年,我们集合全校师资力量,编写了更加适合我校实际的《中华古诗文读本》。”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艳芬介绍,“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除了学期中的诗文展演活动外,每个学期末都要进行一场抽查,看似抽查实则是成果展示,这也成了我们的传统。”
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建于1910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百年古槐为文化引领,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师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今天,我们齐聚国旗下,共同探讨一个意义深远的话题——阅读。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明传承的桥梁。翻开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6月16日早晨,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来自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三七班的赵艺博同学以“书香润校园,阅读筑未来”为主题展开“国旗下讲话”,号召同学们在《史记》中领略历史的风云变幻,在《唐诗三百首》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在科普读物中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拓宽视野,滋养心灵,塑造品格。
该校藏书84500册,实现了人均26册图书。班级设有图书角,学校为每班配备图书,图书角的藏书琳琅满目,有科普知识、小说、历史故事等,各班学生还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
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
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如何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发挥阅读的育人作用?
为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质量,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为建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同时,我市各校都做了许多有益探索。
“每个寒暑假期,我们都会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推荐本学期的学生书目,低年级的儿歌、童话、诗词,中年级的科普读物,古诗文,高年级的名著经典等,帮助孩子选择好书,同时指导孩子会读书。”市第八小学副校长曹姗说,为了指导学生会读书,学校56名语文教师考取了《读写指导师》证书,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在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该校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每周设立专门的“早读课”,老师带领大家共读经典;每月各班举办“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读书的收获与快乐;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让热爱读书的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以此引导全校、带动家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所学校启动小学读书课方案,通过趣味视频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图书、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技巧,并养成读后反思的习惯。通过图书推荐和互换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树立长期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