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立秋后,解锁传统习俗和饮食养生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8-12 14:39:01

记者 李琳 郑爽

立秋过后,暑热未消但凉意渐生,市民们以五花八门的传统与新兴习俗迎接立秋后的第一缕气息,仿佛一场全民参与的节气狂欢。

“贴秋膘”“啃秋瓜”、吃饺子

立秋传统习俗多

8月7日上午7点,市区爱民西道北昌菜市场的牛羊肉摊前,摊主陈女士麻利地剁着羊排,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今早刚开市就卖了半头羊,比平时多三成。”

立秋当天,尽管炎热,但阻挡不住市民“贴秋膘”的热情。市民李先生计划中午炖萝卜牛腩,晚上涮火锅,“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总归有道理。”

住在广阳区第八大街附近的周女士提倡理性进补理念,“老伴血糖高,不能吃太肥的。我改良了传统做法,用牛里脊搭配冬瓜炖汤,既应节气又健康。”

立秋一到,民间素有“啃秋”的习俗。

8月7日,在安次区华夏九园一家西瓜摊前,瓜农何先生正忙着搬货、称重、收钱,不到两小时,他已经卖出了三箱西瓜;七鲜超市万向城店里,半个西瓜配勺子的包装成了热门商品。市民王女士说:“立秋啃瓜是传统,一个瓜太多吃不了,买半个瓜晚上全家分着吃,图个吉利。”

除了西瓜,苦瓜和冬瓜也意外走俏。“立秋吃苦瓜,清热降火嘛!”正在菜市场挑选苦瓜的一位顾客说,对于老廊坊人来说,“啃秋”不仅要吃瓜,更是一种仪式感。

俗话说,“立秋不补,秋冬受苦”,不少地方有立秋吃饺子的习俗。立秋当天,市区各大饺子馆生意火爆。

8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金光道的一家饺子馆,还没到中午,餐台都已坐满。“我们店的包房提前好几天就预订满了。”饺子馆老板表示。

永兴路一家饺子馆负责人表示:“平时饺子外卖四五十份,立秋当天外卖售出一百多份。”

还有不少市民选择在家包饺子。市民王女士说:“按老辈人的说法,立秋这顿饺子可有讲究,饺子形似元宝,既能‘贴秋膘’,又能招财进宝。现在我成家了,也沿袭这种讲究,包饺子给老人和孩子们吃。”

此外,“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刷爆了朋友圈。立秋当天,市区奶茶销售格外火爆。

8月7日上午,市民高女士尝试在某茶饮小程序下单,发现已有200多个订单排在她前面。“10点开门就爆单了,到现在不到1小时,美团平台已有150单左右,预计爆单情况会持续到晚上7点左右。”一家奶茶店店长说。

立秋虽至暑热未消

饮食养生有讲究

立秋之后早晚天气逐渐转凉,但因立秋还处于三伏中,中午这个时间段还是非常热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秋老虎”。此时正是阴阳转换、冷热交替之际,稍不注意,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守护身体健康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那么,立秋后的饮食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怎样“贴秋膘”才健康呢?廊坊市第五人民医院(霸州中医院)针灸康复一科副主任王振表示,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天气渐渐变凉,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这10天,因此更要注意。

立秋有“四不吃”。

不吃生冷海鲜。立秋时节的海鲜虽然鲜美,但由于气温仍然偏高,细菌繁殖活跃,生食风险较大。特别是贝类海鲜,更要充分加热烹制,切记不可贪食生冷。过度摄取生冷食物,极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不吃寒凉瓜果。此时人体阳气已开始收敛,脾胃功能渐弱,吃过多寒凉瓜果很容易损伤脾胃。西瓜、甜瓜等瓜类性质寒凉,立秋后应当少吃,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瓜果,更应避免直接食用。

不吃辛辣燥热。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此时如果再食用过多的辛辣燥热食物,容易助长体内燥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像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等辛辣调料,这个时节要少用,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食物也要适当控制。充足合理饮水,每天至少喝7~8杯水,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才喝。

不吃肥腻厚味。“贴秋膘”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认为,“贴秋膘”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存能量;但一味补充高脂肪食物,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基础病人群更要谨慎“贴秋膘”。

王振表示,“贴秋膘”不等于大吃大喝。秋季进补应以“清补”为原则,选择一些温和滋润的食材,如鱼肉、鸡蛋、山药、糯米、芝麻、莲子、核桃等。此外,秋季正是大量果蔬成熟的季节。“贴秋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谷类。

此外,手捧奶茶迎接秋天,确实有满满的仪式感,但也可能是“甜蜜陷阱”。王振介绍,奶茶一般会有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偶尔饮用无须焦虑,长期或过量饮用奶茶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糖分超标,引发代谢疾病;反式脂肪酸,伤“心”毁“脑”;咖啡因过量,影响神经与睡眠;人工添加剂,肝肾负担加重。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