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10-23 14:41:51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张泰源)10月18日下午,市图书馆四楼学术交流厅内墨香氤氲,“修补时光 赓续文脉——古籍修复的艺术与传承”主题活动在此开展。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亢长山现场授课,吸引众多读者参与,既有地方文化工作者又有热衷传统文化的资深古籍爱好者,共同开启一场触摸千年文脉的文化之旅。
“唐代雕版印刷术普及后,纸质古籍修复逐渐形成规范,明清时期‘补、衬、托、裱’技艺体系十分成熟。”活动伊始,亢长山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古籍修复技艺的发展脉络,将千年技艺的传承故事娓娓道来。
实操演示环节,他以一套明代地方志为样本,现场展示修复全过程:手持细如发丝的镊子调整补纸,用“溜口”技术修补断裂书口,以“湿补法”填补虫蛀孔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米级,“修复古籍就像给文物做手术,既要复原原貌,又不能留下‘手术痕迹’。”
当薄如蝉翼的补纸与泛黄的原书页完美贴合,仿佛时光从未在书页上留下破损痕迹时,现场读者纷纷惊叹非遗技艺的匠心与神奇。
读者沉浸式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亢长山及助手的指导下,参与者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马蹄刀、排笔、棕刷等专业工具,尝试对模拟古籍进行基础修复。
“我研究廊坊地方史二十多年,常与古籍打交道,但亲手修复还是第一次。”安次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化田手持修复好的书页,轻抚平整的补痕,“这比单纯阅读文献更有冲击力,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古人的智慧。”
年轻读者宫女士反复端详着自己修复的书页,“原以为补一道裂痕很简单,没想到要叠七层宣纸,还要控制湿度和力度,这门手艺太考验耐心了!”
作为河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廊坊市图书馆持续深耕古籍保护领域,此次活动让读者朋友聆听了技艺传承故事,见证了明代古籍“重获新生”,更亲手参与修复,让“古籍保护”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实践。
“每一本古籍都是历史的DNA,修复纸张的同时,更是在守护民族的文化基因。”亢长山的话引发在场读者共鸣。
活动尾声,读者们捧着自己修复的书页合影,泛黄的纸页与灿烂的笑容相映成趣。
市图书馆副馆长甘义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现代传播路径,打造更多“可触摸的历史”体验场景,让千年文脉在互动中传承,让古籍修复技艺走进更多人心中,为廊坊建设文化强市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