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10-24 14:47:26
记者 李新苓 文/图

香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走进城内第一小学,以“授课+恳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校园安全,是幸福成长的基石;生命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连日来,我市各地学校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宣讲、艺术创作、行为规范等多个维度,旨在将安全的种子深植于每位学生心间。
知识宣讲时,一幅幅精美图片和文字,向师生们展示着安全的重要性;应急疏散演练中,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安全技能;手抄报上,那稚嫩的字迹和生动的图案,表达着同学们对安全的理解。同学们将安全知识牢记心中,落实到行动中。
以练筑安应急演练践于行
10月16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行动迅速、平稳有序的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安全逃生活动。
演练伊始,“按应急工作预案,消防演练正式开始”的指令迅速传达到每个班级。校领导通过校园安防系统密切关注各区域动态,并在监控室实时调度。
消防警报响起,各班学生迅速起身,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离开教室。教学楼内,位于每个楼层转角的值班教师和安全员指引学生们按照地面箭头标识的班级专属路线,分批次从左右楼梯下楼,低年级学生在前、高年级学生在后,学生们脚步稳健,秩序井然。
一楼大厅出口处,值班领导打开所有安全门,学生们像小纵队一样依次撤离教学楼,穿过操场直抵各班级指定集合区域,全程无停留、无交叉,3分钟内完成从教室到操场的安全转移。全体师生安全抵达操场指定区域后,各班班长迅速清点人数并汇报。
“本次演练以练促防,让安全预案‘活’起来。我校将持续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与演练,织密校园安全网,守护师生生命和校园财产安全,为孩子们撑起平安成长的蓝天。”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副校长周志松说。
为有效防范校园突发暴力事件,提升全体师生面对恐怖、暴力袭击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及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10月16日,市第十小学举行校园防暴处突应急演练。
演练前,廊坊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理论知识、器械使用、防暴反恐危险性进行讲解,重点培训了防暴盾牌、防暴钢叉、抓捕器、防刺服等专用器械的正确操作方法。
演练开始,一名由工作人员扮演的“暴徒”,以家长名义企图强行闯入校园。保安上前询问并阻止,“暴徒”突然情绪失控,掏出“凶器”试图冲进教学区。校园保安迅速拿起防暴器械上前与“暴徒”周旋、对峙,奋力阻止其进入教学楼。
同时,安保室第一时间按下“一键报警”装置,并向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报告。在校园安保合力围堵下,“暴徒”被迅速制服并带离现场。警报解除,校园恢复宁静。
演练结束后,廊坊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遇到暴力袭击时的应对方法。
10月16日,廊坊志鸿中学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
随着一声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启动。正在课堂学习的学生们瞬间进入“应急状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伏于课桌下方或教室承重墙墙角,用书本护住头部要害,整个过程反应迅速、动作标准。
疏散阶段随即展开: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弯腰低身、双手护头,沿预定疏散路线快速向操场安全区域撤离。楼梯转角、楼层平台处,老师们各司其职,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帮扶学生,整个疏散过程“快而不乱、序而不挤”,无一遗漏。
此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不仅是一次应急技能的实战检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实践,切实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筑牢了坚实屏障。
“授课+恳谈”双管齐下 持续守护平安出行路
10月13日,香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走进香河县城内第一小学,以“授课+恳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系统讲解与互动交流,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交通安全学习体验,现场气氛活跃,反响热烈。
宣传民警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PPT课件以及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视频,系统讲解了安全行走、安全乘车、安全骑行等基本常识,重点强调了“一盔一带”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乘坐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时要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乘坐汽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鼓励孩子们争当交通安全“小小监督员”,带动家长共同遵守交通法规。
“微恳谈”环节,民警鼓励孩子们围绕日常出行中遇到的交通安全问题、观察到的交通现象以及心中存在的疑惑畅所欲言。“遇到红灯但没车,可以过马路吗”“为什么路上的交通标志有不一样的颜色呢”“过马路为什么一定要走斑马线呢”……孩子们踊跃提问,民警一一耐心解答,并借助情景模拟、互动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正确判断,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让交通安全意识在心中深深扎根。
“授课+恳谈”模式持续推动交通安全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树立了“知危险、会避险”的防范意识。香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将持续深化宣传形式,推动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传导效应,全力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平安校园
连日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一小学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为深化学习成果,后期成功举办了安全主题书法与海报创作活动,让学生在笔墨挥洒间内化安全理念。
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书法组的同学挥毫泼墨,一幅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海报组的同学妙笔生花,用色彩和构图描绘出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的理解。一幅幅创意作品既是生动的安全宣言,又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亮丽成果。
为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学生日常行为,有效预防校园意外伤害,该校深入开展了一场以“规范行为,守护安全”为主题的场景化安全教育活动,旨在将抽象的安全规定转化为学生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具体行为准则。
活动重点针对课间、楼道等学生密集区域以及高空安全等潜在危险,通过“正面示范”与“错误行为警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特别设计了模拟场景:通过同学间的情景演示,直观再现了“用笔尖朝向同学”的危险动作,并由老师现场剖析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予学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为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突破单纯说教的局限,该校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溺水体验式实验课”,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溺水的危险与窒息感,认识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专业指导和严密保护下,部分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短暂的“水中闭气”体验。当面部浸入水盆的瞬间,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呼吸受阻的困难与不适。这短短数十秒的体验,远比任何口头警告都具有冲击力。“脸埋进去一会儿就特别难受,喘不上气,无法想象真正溺水会有多可怕。”真实的感受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这场沉浸式安全体验课,是该校安全教育方法的一次创新实践,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知识科普”中汲取理论的养分,到“笔墨抒情”间深化艺术的内化;从“规范导行”里明晰行为的底线,再到“实验探究”中感受生命的重量。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教育路径,成功地将安全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