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觉廊坊  >  

邵荣伟:传承非遗 逐梦前行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5-12 09:16:50

邵荣伟(右一)正在向外国友人介绍廊坊的非遗产品。

记者 张泰源 通讯员 赵阳 文/图

邵荣伟,36岁,高高瘦瘦的个子,戴着一副眼镜,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自2014年接触廊坊非遗项目以来,他积极主动协助廊坊非遗保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推广本地非遗文化,如今已成为廊坊非遗传承人的“主心骨”。

“石头也疯狂” ——当司机的珠宝店老板

邵荣伟从小就对各种石头感兴趣,长大后对珠宝愈发喜爱,大学报考了珠宝设计和鉴定专业,毕业后又先后跟随多位国内知名珠宝大师学习珠宝设计、制作及鉴定。

2012年,邵荣伟注册公司,专职珠宝的订制、销售和加工等业务。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后,他便有了闲暇时间考虑自己的“小梦想”。他一直想进入文化单位学习,机缘之下,一位朋友把他介绍到廊坊市群众艺术馆做专职公车司机。

在市群艺馆,邵荣伟经常陪同领导和工作人员下乡,考察非遗项目。他被那些精美的作品和高超的手艺所震撼,同时也发现除个别项目发展前景不错外,大部分都困于一隅,传承出了问题,艺人生活捉襟见肘。

邵荣伟经常思考:要想保护和传承好非遗项目,首先得解决传承人的生存问题,要为这些项目找到市场和出路。

遇见非遗成就最好的自己——执着追梦的非遗推广人

随着珠宝公司规模日益壮大,分身乏术的他只能辞职,但心里依旧挂念着那些非遗项目和传承人。

几年来,但凡举办特色文化博览会,邵荣伟必定到场,也一次又一次被传自宫廷的漆器、京绣、景泰蓝及充满民间艺术美的布艺、陶器和巧夺天工的秸秆扎刻、木雕作品所吸引。

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博览会的展出时间短暂,要想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这些精美手工艺品,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做永久性展览,这样项目和传承人也能得到长久的宣传和推广,更好地开拓非遗衍生品的市场。巧合的是,廊坊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也在为非遗项目尤其是手工艺类的项目寻找展示的机会和场所。

2015年,在市文化主管部门和九天农业工程有限公司领导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邵荣伟带领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筹集资金30多万元,打造了省内首个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展示的公益性平台,落户九天休闲谷文化街。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成后,多重身份的邵荣伟更加忙碌了。当游客和领导来参观时,他就成了廊坊非遗项目“讲解员”;周末举办戏曲小舞台、小传承人体验日活动时,他又成了“服务员”,调试音响,沏茶倒水……他还经常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开办非遗大讲堂,免费向传承人和市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为了扩大非遗影响力,邵荣伟积极协助联系外出参展。文化和旅游部在洛杉矶和马来西亚举办的中国国家展、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及北京龙潭公园、大观园、凤凰岭公园春节文化庙会等,廊坊非遗都参与其中,带队和做好后勤服务,是邵荣伟和非遗志愿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次,他们要在开展前勘察场地、调配展品、设计展牌,同时安排交通食宿和配合做好布展撤展工作。

在非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农民日报》等国家及地方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不忘初心服务社会——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从成为非遗志愿者的那天起,他就决心要为传承人谋福利,让一些生活困难的传承人能靠手艺改善生活。

在邵荣伟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五谷粮食画、木贴画、糖塑、烙画、布艺等民间手艺人都各自寻找到了销售市场,增加了收入。2017年春节前,邵荣伟又多方协调,与廊坊本地的元辰超市负责人沟通,让廊坊非遗手工艺和饮食类项目进驻超市,多渠道为传承人带来更大实惠。

为了给福利院孩子更多关爱,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邵荣伟带领非遗团队将五谷粮食画、风筝、面塑列入教学大纲,其他项目利用暑期为孩子们讲授非遗课程,目前已完成50余次教学体验。他曾多次组织非遗志愿者开展慰问、捐赠老传承人、敬老院孤寡老人、福利院孤残儿童、烈士家属等公益性活动。

邵荣伟说:“努力让廊坊市民了解非遗、感受非遗,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是我喜欢的一件事。我将继续践行社会服务理念,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服务。”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