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5-13 10:20:22
记者 张泰源
景泰蓝是廊坊的文化名片。据考证,早在明代之前,距离元大都“一箭之地”的大厂、三河等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被招入宫廷,从事景泰蓝制作,自此景泰蓝与廊坊结缘。2018年9月,大厂回族自治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景泰蓝之乡”称号。
守艺,集五艺于一体
景泰蓝制作技艺复杂,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它以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不仅运用了青铜、瓷器工艺,同时大量采用传统绘画和雕刻,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
在位于大厂的廊坊京锐釉料有限公司掐丝车间,景泰蓝工艺师正埋头制作作品《晚香》。“这是一件非常精细的活计,一上手就是三四个小时,而完成这道工序要两个多月。”总经理徐国伟边指点边介绍,“这是在做一片柳叶,两小节细扁的铜丝,用镊子夹住,经左右弯折多次,就成型了,然后用白芨粘在铜胎上。每片叶子、每个枝桠、每根树干,加上设计图中其他景物,最终才是一幅完整图画,这完全凭借师傅的记忆和手工,丝毫不差地在铜胎上掐出。一件景泰蓝的价值如果以100为单位,那工时要占到70,因此它是一种高技艺、高耗时的手工艺品。”
匠心,传统手艺优化升级
如何跟上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节拍?是景泰蓝业界一个急需破解的课题。三河市龙珐琅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廊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金香,匠心独运创新了“大、平、新”工艺。
所谓大,指作品器型大。来到龙珐琅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盛世百鸟朝凤瓶》分立工厂门前左右,其裸高300厘米,最大直径145厘米,其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所谓平,就是平面造型。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大多是三维空间造型。张金香从装饰画中获得灵感,将绘画艺术引入景泰蓝工艺,大胆创作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利用6年制作完成110平方米的佛教景泰蓝壁画,现陈列于中国台湾的清凉山妙崇寺。
所谓新,就是推陈出新。张金香勇于创新工艺,现已申请3个空中翻转窑炉专利,获有36个景泰蓝产品产权,可生产巨型、异型、平面景泰蓝艺术品。
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新彩
家住大厂的黄文海出生于景泰蓝世家,是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辈研习景泰蓝制作技艺。 黄文海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深入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在继承优秀传统技法基础上,把“紧贴时代、贴近生活”理念融入景泰蓝艺术创作中。
黄文海改变了以瓶和罐为主的传统模式,开发了仿古瓶、尊、垒、盘、碗等产品,并出口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同时积极与国内工艺美术大师合作,成功研发了“出炉后二次工艺处理”等新技术、新工艺,突破了一系列生产难题。
“景泰蓝的地方保护意识不强,做自主品牌很难。最早父亲成立工厂时,属于加工型企业。我想将公司转型升级,成为研发自主品牌的现代化企业。”黄文海说。
2018年,大厂非遗协会成立,全县十余家景泰蓝企业成为会员。作为协会秘书长,黄文海道出了想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出路,只有舍弃低附加值产品,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独具新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是企业迎合市场需求、谋求生路的选择,也是传承和发展景泰蓝制作技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几年,我市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相继成立景泰蓝文化体验中心、景泰蓝博物馆,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景泰蓝文化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