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觉廊坊  >  

志愿之火点亮非遗传承之光

——记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6-02 09:51:24

非遗大讲堂上,非遗志愿者邵荣伟带领小朋友学习风筝绘制。

记者 张泰源 通讯员 赵依 文/图

廊坊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有22项非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总数居河北省第二。传承保护这些非遗项目既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关心,也离不开当地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努力。挖掘和整理非遗项目、外出参展、文创开发……14年来,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一直努力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服务,用热情点亮非遗之光,守护美丽乡愁。经过数年的融合与筛选,组成了一支较为专业的非遗志愿者队伍。

缘起: 因非遗走到一起

王晟,一名普通的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刘向梅,一名做保姆的农民作家;邵荣伟,一名珠宝商人……这群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逐渐凝聚成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分工有序,通力合作,为廊坊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王晟是这支团队中较早与非遗结缘的志愿者,早在2008年,就在霸州胜芳镇组建过一支保护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团队。他和队友们撰写了6万余字当地非遗资料、十几个小时的民歌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在之后廊坊非遗项目申报、保护和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遗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希望能在民间找到真正喜欢非遗的志愿者,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非遗。”廊坊市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王晓燕如是说。2009年,她陆续通过网络认识了王晟和其他志愿者。经过筛选和观察之后,最终确定了8位喜爱非遗、淡泊名利的志愿者作为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凭借十几年来非遗项目保护和为传承人服务的经验,王晓燕迅速组建起这支热情洋溢的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

行动:为非遗展示搭建平台

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廊坊非遗,自2015年以来,由王晓燕牵头,邵荣伟等人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立了3处集展示、研究、传习、创作、表演、体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非遗展示馆、体验馆,并免费对社会开放。

多年来,志愿者团队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在非遗展示馆举办周末戏曲小舞台、少儿非遗冬令营以及传承人技艺比赛等各种特色传承活动;组织开展“守艺廊坊非遗大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公益讲座;与廊坊多个社区联合,让市民以亲身实践体验的方式参与非遗传承传播,推动非遗走进寻常生活;在市社会福利院设立廊坊非遗小传承人基地,将非遗项目列入教学大纲……通过多种方式让市民与非遗文化有更深的接触和体验,在京津冀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天津等地的非遗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等各级领导干部也曾到这里指导工作。

走进广阳区南汉村汉艺坊非遗展示馆,馆内陈列了以“记忆”为主线的具有廊坊代表性的非遗精品,同时设计了非遗项目体验环节以及非遗摄影展区。非遗志愿者对未来的活动有很多规划,新展馆还准备了图书室、体验室和交流室。

让历史人文精神不断延续,让优秀思想文化不断传播,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是非遗志愿者们的共同心愿。“大家除了喜欢,更多的是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一种怀念。保护这些文化瑰宝,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邵荣伟说。

爱心:非遗助残在行动

近年来,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残疾人技能提升”的就业服务新模式,推广非遗助残、搭建展示平台,依托当地葫芦烙画、刺绣等非遗资源,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市社会福利院、汉艺坊非遗体验馆等地开设未成年人和成人非遗助残公益课堂。

“开展非遗助残课堂,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认识非遗,同时还能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让学员学有所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邵荣伟介绍。

2020年底,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联合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将葫芦烙画非遗体验课纳入学校课程,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们一步一步习得葫芦烙画技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家葫芦烙画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赵光余发现,这些听障学生心灵手巧、专注力强,比一般孩子上手快,“听障学生虽听不见,但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非遗手工类项目,非常适合听障学生学习。”

截至目前,该校听障班的32名孩子参加了葫芦烙画课。通过两年学习,听障班的同学们已经小有成绩:2021“天津第二届荣大葫芦文化艺术节”10人获金奖、10人获银奖,有2名学生的作品现场以160元/件被订走;2022年,32名学生作品参展, 11人荣获金奖,21人荣获银奖,5名学生作品现场卖出;2023中国红木城葫芦文化艺术节暨葫芦文化艺术工艺品创艺技能大赛少年组比赛中,32名学生作品参赛,荣获13个金奖、19个银奖。孩子们的葫芦烙画部分作品还频频受邀展出。

助力:让廊坊非遗“走出去”

先后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地举办了10场“宫廷新造办”“流淌在生活”系列廊坊非遗美学展;曾带领廊坊非遗传承人及作品参加中国国家展、“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东方·亮”——中国艺术汇匈牙利主题展、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推荐海外会展项目“第24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中国展区展览、京津冀文旅企业优秀项目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通过14年不懈努力,团队形成了志愿服务有长效机制、有保障条件、有支撑项目、有传播渠道的优势,为廊坊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开辟了渠道,使广大群众获得了常态化学习非遗、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传承非遗的机会,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多年来,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8年被廊坊市委宣传部授予“五星级文化志愿者团队”;2019年入选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非遗传承传播榜”榜单;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邵荣伟、刘向梅等7人先后荣获河北省委宣传部“燕赵文化之星”称号,邵荣伟、王晟被廊坊市委宣传部授予“十大文化志愿者”称号。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