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  

把脉问诊开良方

我市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04-09 11:15:44

记者 杨巍 邢建平

今年3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重点支持唐山、廊坊市精准对接省内外优势机器人企业和研发机构,加速创新成果在河北转化和产业化。

作为全省机器人产业两大聚集区之一,近年来,我市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初步形成,聚群效应初显,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达24家。最具代表的香河县机器人小镇已经成为承接京津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转移的重大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当下的廊坊正积极探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4月7日下午,全市机器人产业座谈会召开,企业代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市(县、区)工信部门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政策设计、产业招商、引智用智、协同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搭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内容,深入研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廊坊机器人产业把脉问诊、指路授策,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企业提诉求 勾勒美好发展愿景

“目前我们主要生产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2022年公司产值1.4亿元,是2018年刚落户时的3倍。”位于香河县机器人小镇的奥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业务量增长突飞猛进,该公司负责人把这归功于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香河机器人小镇的集群效应。

据了解,我市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香河县机器人小镇,辐射带动其它周边地区,产品主要涉及产业链中的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等多个领域,是承接京津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转移的重大平台。目前,产业全链初步形成,涵盖了产业链的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服务机器人制造和下游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条。

当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也是直面发展瓶颈、发展痛点难点的“第一人”。

“随着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我们现有的场地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生产能力受限,制约着未来发展。”位于三河的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和化工行业,企业负责人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土地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欧诺机械设备(固安)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机械设计、程序软件、电器、机械研发、组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自动化技术团队。“我们对高端人才需求非常大,如何能吸引他们?”企业负责人在会上说道。

……

专家献良方 激活澎湃发展动能

面对企业的发展困惑,专家学者开出良策良方。

“廊坊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要走向高端,必须尽快梳理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绘制产业发展地图,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苑光明在了解我市机器人产业概况后,提出了个人发展建议。同时他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本地产业优惠政策,成立相关产业协会,发挥协会和科技平台作用。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校长王晓光则认为,廊坊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北京相关机器人产业溢出企业,拥有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挖掘本地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与高校合作以课题形式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开发机器人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规范,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源源不断被提出,让企业家们十分解渴。

我市域内高校云集,且部分高校院所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具有特长的有力条件,也给企业家们吃下了“定心丸”。例如华北科技学院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北华航天学院的非标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管道局设计院的焊接机器人等,即将建成投入运行的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可以打造为机器人研发、中试平台,都可以为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生导师石刚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梁晓丹也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愿意为我市机器人企业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政府搭平台 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市县两级工信部门将全力当好工业企业的“娘家人”!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建立机器人产业发展沟通渠道,搭建机器人“产学研用资介”平台,围绕机器人产业,重点抓机器人招商引资,引导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场景应用的项目在廊坊落地,加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产业发展壮大。我市将深入贯彻《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文件精神,以香河县机器人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三河、廊坊开发区、固安等地同步发展,聚焦当地物流、康养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一批服务型机器人及配套企业。

搭建服务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加快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力量,组建由院校、企业、金融、中介,以及应用系统服务提供商在内的机器人产业联盟,搭建信息、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全力服务企业,把“走访解促”做成廊坊助企纾困的品牌。

推动场景应用,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组织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梳理列出全市物流、制造业、农业、建筑、卫生、教育等领域应用场景,举办机器人应用大赛和应用场景展示,推动本市机器人产品应用,丰富产业生态。

势起风至,未来已来。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廊坊市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可达到25亿元。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