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3-11-02 16:46:00
新闻发布会现场。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鲍冀馨 通讯员 何华保)11月2日,记者从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3月以来,廊坊市检察机关开展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聚焦破坏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四个领域的违法行为,通过行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廊坊市检察机关聚焦“四个领域”,实现生态环境公益保护新突破。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共收集案件线索99件,立案27件,占专项监督立案总数的12.3%。廊坊市检察院驻临空经济区办公室联合广阳区检察院,针对两区交界处建筑工地及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系统整治,苫盖工地20余万平方米,为临空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大气环境;强化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共收集案件线索209件,立案91件,占专项监督立案总数的41.4%,廊坊市检察院组织开展了纳污坑塘及黑臭水体治理监督,共督促整治纳污坑塘94个,黑臭水体16处,治理污水7500吨、封堵排污口11个、清理坑塘垃圾9600吨、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4处;助推土壤环境治理,共收集案件线索169件,立案72件,占专项监督立案总数的32.7%。大城县检察院针对涉刑事案件危险废物已经完成证据固定后,仍长期堆放在涉案地造成土壤污染的情形,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对23.01吨危险废物及34.42吨被污染土壤进行清运处置;加强生态资源系统保护,共收集案件线索87件,立案30件,占专项监督立案总数的13.6%。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开展耕地保护监督。安次区检察院针对因经济利益引导、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违法占用耕地堆放渣土问题,通过办案共督促清理渣土33万立方米,恢复耕地157亩。永清县检察院着眼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成立“耕地保护办案团队”,推动500亩“非粮化”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成“良田”。
为拓宽案件线索来源,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廊坊市检察机关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目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举报信息千余条。廊坊市检察院还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空间遥感研究院进行合作,成立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廊坊遥感技术实践基地,为监督办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市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勘查、快速检测、大数据建模等方式助力办案,有力提升了识别线索、固定证据能力,截至目前,共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办案58件。今年9月,在河北省检察院统一部署下,全市两级检察院高标准建成了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案源线索集中管理、智能研判辅助办案、融合通信指挥调度、技术力量统一调配、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收集案源数据1661条,线索初筛434条,处理线索353条,实施指挥调度33次。上下一体、区域联动、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智能办案新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