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5-16 10:16:36
廊坊日报评论员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各地各部门突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火灾、暴雨、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减灾任重道远。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既是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灾害风险管理,持续优化应急救援力量,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防范灾害风险须臾不可松懈。全市上下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契机,增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保持忧患意识、敬畏心理,科学把握自然灾害防治规律,做好隐患整治、应急准备、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提升灾害防范能力,构建全社会防灾减灾新格局,守护好我们的平安家园。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防在灾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往经验表明,科学预防至关重要,事前流汗,远胜事后流血又流泪。唯有将防灾减灾关口前置,方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从容面对、冷静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抓实抓细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清单管理,限期闭环整改,从源头上降低灾害发生风险。要强化会商研判,动态掌握灾害风险及其发展趋势,多渠道、高效率、高精准发布预警提示,切实做到提醒提示全覆盖。要强化协同处置,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等制度,时刻保持应急状态。要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有效融合应急救援力量,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注重科技赋能。在廊坊临空数智城市运营中心,智慧防汛系统可实时感知、实时监测、实时研判、实时进行应急救援,大大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打开廊坊市地震局微信公众号,最新地震、震时应对、避震路径等服务一应俱全,哪里有危险、哪里能避险自救,群众一目了然、心中有底;登录“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北运河通航气象服务”模块,就能实现大运河北段区域综合气象监测、格点数值预报等功能……当前,科技正成为我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强大脑”,一项项新技术,切实提高了应对灾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未来,我们要紧紧抓住技术变革机遇,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加快打造智慧防灾减灾体系,为城市安全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能。要建立政产学研企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应急技术研发,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技术转化效率,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防灾减灾的“硬核支撑”。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凝聚全民力量。防灾减灾工作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民共奏的“交响乐”。特别是近两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均明确“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更加凸显了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官方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立体式、全方位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持续深化防灾减灾“五进”行动,打造“体验式”科普场景,让防灾减灾意识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对潜在危险的警觉,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牢牢掌握自救互救技能,认真排查身边隐患,积极参与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基层应急响应和自身防灾避险能力。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灾害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防灾减灾久久为功方见成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绷紧这根弦,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到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就一定能够筑牢防灾减灾的“万里长堤”,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