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  

永清:“五味”宣讲进基层 声声入耳润民心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5-08-25 10:30:49

廊坊传媒网讯(通讯员 高语阳 记者 王静)近年来,永清县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基层宣传为有力抓手,围绕群众需求,创新载体、融合资源,推出“五味”系列宣讲活动,打造“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色原味:以学铸魂,筑牢思想根基。壮大“红色力量”。积极吸纳不同年龄、领域、层次的优秀代表,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多层次、立体式的红色宣讲,形成“老中青”齐参与的良好局面。打造“红色场所”。深入挖掘革命烈士陵园、革命老区、魏贵军个人红色收藏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与理论宣讲深度融合,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搭建宣讲舞台,持续打造特色“红色场所”。截至目前,已挖掘整理“红色场所”6处。讲述“红色故事”。永清县委党校“90后红色宣讲团”组织研读《永清英烈》《永清县志》等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红色故事,并通过微视频集中展播,目前已播放《红色故事》系列25期。永清县老槐树艺术团先后创作推出快板《永清英烈胡春航》、评剧《保卫永清湛蓝的天》等红色文艺精品,在基层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互动趣味:双向交流,激发学习活力。线下,利用宣传栏、公益广告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更新宣传内容;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利用户外LED大屏幕播放“感人瞬间”微视频、时代楷模公益广告以及活动宣传短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承办“文化润廊 榜样力量”群众宣讲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化润廊·月讲月响”等主题基层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理论微宣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讲。线上,利用政务新媒体以及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等,组织收听收看“文化润廊·理响为民”云课堂、“365百姓故事汇”微视频展播等。永清县委党校依托微信公众号,推出“永清红色故事”“信仰的力量”等系列微视频近百个,其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微课堂”系列被河北智慧党建公众号选中播出。

创新鲜味:情理交融,既有理又有趣。开展集中学习。不断丰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展“音乐思政课”、组织观看红色电影等,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授课内容,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精心组织开展特色宣讲活动。组织实地参观。开展“理论+场景”沉浸式体验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服装博物馆、云裳小镇等地打造“行走的党课”,通过实景演绎、情景互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精神。踊跃报名参赛。推送选手参加2025年全市“国安邻里说”宣讲比赛,选手结合自身经历、典型案例、社会热点等,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维护国家安全的心得体会,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

实践真味:学用结合,推动成果转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园区青年职工工作节奏快、集中学习难等问题,在相关企业设置“15分钟微讲堂”,并组织劳模、工匠等典型人物走进企业、校园、机关等开展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坚持一线宣讲。在农业重点乡镇开设“田间课堂”,邀请农技专家深入庄稼地里开展“助农”行动,为种植大户、弱劳力户解决育苗、灌溉、喷药等难题,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新技术。坚持学以致用。开展“新农人”培育课堂,邀请懂政策、善表达的领导干部、技术骨干深入村街、田间地头,以“唠家常”的语言,解读乡村振兴政策,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内容转化为“种子补贴政策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实操性话题,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文艺甜味:寓教于乐,润泽百姓心田。采用“文艺+宣讲”的形式,与群众文化活动、民俗节庆等相结合,在乡村、社区、广场、公园等群众聚集地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乡音土话”,让理论宣讲既有“党味”又有“趣味”。同时,依托县级文艺家协会,加强文艺创作,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创作《文化润廊 心有榜样 行有力量》《遵纪守法平安行》等多个节目,并在全县进行宣讲演出,让党的理论、政策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接下来,永清县将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容,结合群众关心的话题,持续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努力书写“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的时代答卷,奏响基层宣讲“最强音”。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