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智慧政务赋能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廊坊传媒网时间:2020-12-15 09:30:29

项目工作智慧管理平台助力临空经济区建设。记者 刘向 摄

记者 李新苓

“从咨询到全部办理完毕不到一个月,‘套餐服务’为投资创业开辟了全新的绿色通道,效率非常高!”几天前办理某电力工程公司开办业务的贾女士在接受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回访时,对其“套餐式”咨询服务“非常满意”。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审批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贾女士一样,对我市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按下“满意键”的群众不计其数。从“企业开办全面迈入‘小时’时代”“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9%”“市本级实现153项便民服务事项接入‘冀时办’APP”,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一件事’套餐集成服务改革”……一串串“放管服”改革举措,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审批效能建设工作制度,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服务民生,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构筑了坚实保障。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服务效能

这两年,廊坊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审批。“整个审批流程仅用了三天,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申办过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廊坊中建御澜华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袁泉深有感触。

借力承担国家住建部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样本城市为抓手,对标先进,聚力推动项目审批服务上新水平。目前,各县(市、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限58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该局对企业和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按照“跑路最少、办事最多、用时最短”的原则,对一个链条上的多个事项进行优化、重组,申报材料能合尽合、审批环节能减尽减,通过合理规划减少重复填写、重复提交、重复申报,大幅减少审批用时。

在了解企业行业类型、规模等基础信息后,为其定制业务范围内的所有许可事项。目前,已推出“开学校”“办餐饮”“建宾馆”“做旅游”“搞运输”等横跨15个行业的253项“套餐式”咨询服务,从企业初始登记到经营终止,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套餐服务”,将一个链条上的多个事项集成打包归结为“一件事”,让企业和群众在咨询环节就能把关于所办事项的疑问一次问清、表单一次领全、材料一次明晰,通过一份“套餐”办好“一揽子”事项,进一步放大“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效应。

智慧政务平台

便民利企高效

“需要准备材料的名称、形式、份数,以及示例样表、空白表格都在这里,您只需在家打开手机就可查询……”在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正向前来咨询公司登记事项的办事群众介绍,如何利用“冀时办”App查询该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材料。

实现241项便民服务事项“指尖办”。目前,实施市、县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市级综合大厅24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线“冀时办”。从办理量大、群众呼声高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中,梳理开发了153项便民服务应用,全面拓展了群众手机端“办事菜单”。

通过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逐项配置网上办理模式等工作,全市39个市直部门的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9%,县级均达到96.69%以上,提前完成省政务办95%的年度目标。

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贯通。开展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规范提升行动,编制了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健全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均达到“六有标准”,3177个村(社区)全部完成综合服务站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

创新审批服务

“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电子证照,在办理其他业务时,可随时展示自己的电子证照,省去了‘忘带证件往返跑’的烦恼,太方便了!”香河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对电子证照的共享应用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以争列审批服务“百事通”改革和电子证照应用2项省级重点改革试点为契机,廊坊市行政审批局聚焦重点领域求突破,为全省推进“百事通”改革和电子证照应用贡献廊坊经验。

廊坊市和香河、廊坊开发区两县(区)作为电子证照应用省级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截至目前,市、县两级101个证照实现电子化,累计签发电子证照2050个,编制完成电子证照标准规范18个,实现了电子证照在审批和政务服务过程中在线调用,进一步代替纸质材料提交,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廊坊市本级和大厂作为“百事通”全省改革试点,积极梳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办理规范,大力推动流程整合再造。截至目前,已筛选完成第一批拟上线运行的62个“百事通”事项,梳理形成205个办事情形,正在进行线上流转测试。

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截至11月底,我市实有内资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18.1万户,比2019年底净增3.6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248.2%。

相关新闻更多>>